用科技和改革两个轮子带动农业强国建设
163 2024-01-22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林强深入基层调研
肉牛育肥基地
吕梁山养猪厂
羊肉生产基地
现代化养鸡场
黑木耳产业园
金秋九月,行走在吕梁乡村,蔬菜、水果、中药材、山菌等高效经济作物生长喜人。 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田野,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从农民黝黑的脸颊上溢出。 。
礼石区信宜镇永红村、桂花村、德岗村……大棚里的西红柿正在收获,乡村农舍的窗户明亮干净。 刚过中午,游客就开车过来,带土采摘新鲜蔬菜,玩得不亦乐乎。 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一幅田园画卷写下了村庄的变迁。
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近年来,我市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体要求,以科学决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谱写了美好的篇章。谱写我市产业升级、乡村美丽、农民致富的篇章。 。
农业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质量农业,推进绿色农业,品牌强农,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和产业升级行动,农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4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全国增速(14.6%),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7%) 6.4 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3.88亿元,同比增长76.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9个百分点。 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加40亿元,增长54.8%,取得了优异成绩居全省第二位。
稳定生产供应,有力有效。 我市积极开展耕地类型分类和农产品协同监测。 全市768.23万亩耕地全部划入“重点保护类”,设立了13个农产品产地监测点,为我市农产品产地安全和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对其来源进行监测和管理。 。 粮食作物面积达到500.5万亩,同比增加5.3万亩。 小麦总产量867.97万公斤,同比增产59.17%,亩产254公斤/亩,同比增产33.58%; 蔬菜播种面积11.71万亩,同比增长15.1%。 蔬菜(山菇)总产量2.33万吨,同比增长31.1%; 肉蛋奶产量24.9万吨,同比增长17.7%。
生产能力显着提高。 实施土地储粮、科技储粮战略,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30万亩,2021年完成农田7.93万亩。 “十四五”期间达到225万亩。 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安排玉米新品种试验点5个80多个品种,大豆新品种试验点2个17个品种,新品种展示田140亩。 狠抓农作物种子登记,对860家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登记,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实现追溯管理。 狠抓马铃薯良种选育,全市安排马铃薯原种生产60亩,原种生产2500亩,一级马铃薯生产3万亩。
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加快“三品一标”建设,新认证绿色食品12个,5家绿色食品企业、5个产品重新获得认证。 2021年,我市先后印发《吕梁市2021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和《吕梁市2021年化肥减量化增效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发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896批次,合格率99.2%以上,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食用农产品标准认证制度全面推进,共有类别实施主体681个,颁发证书3653张,上市农产品1.59万吨。 完善市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名录,规模以上种植养殖单位772家。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7月15日,全市149个乡镇、2155个行政村(扶贫村1439个)共动员农民51.96万人,投入各类资金2.31亿元,筹集群众29.5万人; 总共清理和整修了116 000个区域。 清理垃圾69.6万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3105处,取缔违法用地847亩,复垦耕地6883亩,对交通沿线加油站厕所319个进行星级改造升级。 今年,全市1907户新装修了卫生厕所,224个村初步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新格局
吕梁历来是农业大市和晋西北粮仓,农业资源丰富,优势独特。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动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现有农业产业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发展现状,现代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能力比较低,农业生产比较效率不高,我市从高层次上推进硬措施。 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今年4月21日,市委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旅发[2021]1号),将乡村振兴、2025年发展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衔接。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农业精品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40项具体工作部署。 4月22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作出安排部署。 《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提出35条配套政策措施,明确工作重点、支持环节、奖励补贴、等,进一步加大对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的支持力度。 。
我市围绕吕梁资源禀赋,按照“扩大规模、突破重点、集中支撑、创新机制”的思路,在全市树立支柱,规划布局“一盘棋”,布局县域特色产业,定位在“专”上,在“优”上更上一个台阶,大力实施“八八”工程,走“连锁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以“品牌化、数字化、联盟化、集团化”为根本路径,大力推动“生猪、肉牛、食用菌、粮食、土豆、药茶、红枣、核桃”八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发展,到“十四五”末,农业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加10%以上,达到17000元以上。
近年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今年以来,我市把生猪发展作为第一大产业推动,制定了《生猪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布局7个重点县,确定项目630个,其中重点项目14个。 启动生猪产业联盟筹建工作,着力打造“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产业链,全面提升组织化水平。 市级启动10亿元生猪产业发展基金,投入3000万元以上重点开展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处理,力争年底前将吕梁建成全国稳定的生猪生产基地。 “十四五”规划。
为确保各项项目顺利落地开花,我市从政策、项目、税收、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生产服务、市场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体系。其他功能。
早在2017年,市政府与农业发展银行联合设立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建立产业扶贫“吕梁模式”,有效解决了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发展。 2019年,我市印发《吕梁市“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施方案(试行)》,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共同培育支持带动长期稳定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优势产业贫困家庭的增长。 推动建立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各市县围绕“贷款得、用得好、收回来”的目标,通过开通贷款办理绿色通道、扩大支持范围、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探索和完善制度。 、加大贷款办理力度,积极防范风险。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是“政府增信、联盟担保、专家把控、保险支持、全链条支持、全流程管理、银行贷款增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吕梁模式”已累计筹集产业扶贫资金2.1亿元,扶持涉农小微企业106家,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7亿元。 贷款余额近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6000多个,增加人均年收入5000元。 带动企业增加收入22.5亿元,实现利润6亿多元,辐射帮助群众10万余人。
潮平岸宽,风吹帆悬。 如今,我市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推进优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特色农业品牌之路迈出新步伐
吕梁山猪、吕梁肉牛、吕梁山菌、吕梁杂粮、吕梁土豆、吕梁红枣、吕梁核桃、吕梁药茶……近年来,绿色有机吕梁名优农产品逐渐变质从“身份”到“身份价值”,我市农产品品牌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我市围绕八大产业集群,统一申请注册八大产业区公共商标:“吕梁山猪、吕梁肉牛、吕梁山蘑菇、吕梁杂粮、吕梁土豆、吕梁红枣、吕梁核桃、和吕梁药茶”。 商标由行业联合会牵头,专业机构统一规划、设计、注册、运营。 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专业公司对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为推动品牌升级投入了大量的“绣花功夫”。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加强农业经营的主体,印发了《吕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实施方案》,制定了认定标准,开展了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园区。 农业产业园。 围绕产业链建设,市级安排500万元,对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星级项目进行奖励补贴。 为积极落实省市多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将围绕种养循环、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力争用2-3年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10家,引进国家一级加工企业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
我市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建立产业联盟,推进产业联盟服务,成立公司进行集团化经营。 目前,吕梁润农科技公司已与山西一建、山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就吕梁山猪合作项目达成框架协议。 计划投资2.5亿元,致力于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的产业“王牌”,实现生猪产业的异军突起。 ,集群发展,群策群力,实现决胜中原的目标; 山西腾宇、交口渭河、神农集团、山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就山西菌类产业合作项目达成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0.2亿元,致力于打造首个山西菌类产业合作项目。成为全国一流的山食用菌研发生产标杆企业,将我市山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山食用菌产业基地。
从“看天气”到“科学种田”,科技如今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 我市依托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端技术人才,建立市级产业研发中心。 针对吕梁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成果、示范推广。 一系列科研项目帮助吕梁突破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于重点产业县镇,市县两级联合资助,向全国、全省派遣科技专员,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现场解决具体生产问题。 最终形成了“市级产业研发中心——县级产业研发站——基地产业实验点——科技专员”的完整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网络。
为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市使用“二维码”追溯农产品产地。 拟由行业联合会牵头,组织第三方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制定规范化种植、养殖,生产技术规范由市场监管局认证发布。 实现从种植、加工到生产、销售一整套标准化流程,保证产品质量。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起草《吕梁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领导小组,同步开展生猪、肉牛、蘑菇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修订工作。
“我们将继续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坚持‘八化’引领,以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科技兴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服务水平。” 展望未来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林强表示,将积极探索形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吕梁之路”。 这将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