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创新会议

本站原创 2024-02-24 18:50:00

中国农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有关通知和要求,结合《水利十三五规划》水利科技创新”,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水利部共建的八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结合科技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学院工作实际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在沟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下设水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4个系。 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5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49人,副研究员1人。 ,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员2人。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成员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另有1人于2017年通过答辩),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另有1人于2017年通过答辩)、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农业部产业技术系统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7人、霍英东奖及基金获得者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2人北京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奖者。 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优秀农业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1个。

学院坚持围绕国家、地方、行业重大需求和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现有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能源动力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5个本科专业; 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城乡规划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等5个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工程、电力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兼职)、设施农业(兼职)。 系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流体力学与水力机械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起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合作开展本科生“3+2”联合培养项目。 现有本科生745人,研究生435人(其中博士生142人,硕士生293人)。

2.人才培养要数量与质量并重,特色鲜明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学院现已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和对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农业水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水文水资源北京市重点学科,形成高效作物体系。 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研究方向包括用水理论与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产品、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流体力学与水力机械等。 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农业水土工程为其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全国第一。水利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七。 农业水利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各类人才,其中包括原水利部部长牛茂胜、昌都水电事业先驱孙英杰等知名校友西藏,还有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黄春贵。 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 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北京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北京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学等活动中屡获佳绩以及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学生就业率始终名列全校前茅,毕业生遍布水利、土木建筑、设施农业、流体机械等各级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及全国其他行业,以及国外相关教育和研究。 机构和企业。 每年有50多名优秀学生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夯实平台建设,奠定产学研基础

学院牵头建设了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拥有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供水管网系统安全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 平台在甘肃武威、北京通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建立了多个科研教学基地。 其中石羊河实验站入选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推广示范基地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融合示范基地。 建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在对外交流方面,学院建有“农业高效用水”学科创新和智力引进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水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美国农业高效用水研究组织等。美国农业部 (USDA-ARS)、伊利诺伊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斯旺西大学、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 (ARO)、希伯来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 (CSIRO)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科院、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交流与合作。

四、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省、地方科研项目250余项,科研经费1.8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及持续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整合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究5项及发展项目、“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公益性产业专项项目5项。 发表SCI论文221篇,EI论文331篇,授权发明专利95项,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32部。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省部级奖18项。 其中,康绍忠院士主持的“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水利水电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福军教授主持的“规模化排灌泵站改造”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杨佩玲教授完成的“城市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及综合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土地区康绍忠院士合作完成的“土壤-植物系统流体动力学研究与调控机制”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肥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康绍忠院士主持的“干旱内陆地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换规律及其农业节水控制模式”荣获部一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康绍忠院士主持的“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过程与农业效率”“用水模式”获2013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王福军教授主持的“大流量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调节与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李云凯教授主持的《高效滴灌系统防堵塞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6年大峪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学术交流和学科影响力显着提升

学院教师在国内外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其中包括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理事会(CIGR)水土分会名誉主席1名、执行主任1名,农业工程学科评估召集人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组。 委员会水利科学评审专家组组长1人,现代农业领域国家“863”计划课题专家1人,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科技部委员1人农业部委员会、中国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协会副会长1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1名,多人担任《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执行主编、《灌溉科学》副主编、《综合农业学报》副主编、《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杂志副主编、《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杂志副主编。 《生态科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水管理》、《实验植物学报》、《CATENA》、《水稻与水环境》副主编,《他在编委》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Waterservancy、Journal of Agriculture Engineering、Journal of Agriculture Machinery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将自觉服务国家重大水利科技需求,深入实施“水性土地、水性生产、水性改善、水性发展”和“坚持水利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双手合力”的新时代水利治理思路,依托现有基础和条件,整合优势学科资源,重点建设一流水利工程高峰学科。 水利工程学科将以农业水利为特色,多学科并重,服务东北节水增粮、北方节水压矿等重大区域水利科技需求。中国、西北地区节水增效、华南地区节水减排。 总体目标是整体水平国内一流,力争进入国内前10%; 农业水利方向世界一流,引领国际发展方向。 “十三五”末,在师资队伍方面:力争水利学科专任教师60人,其中:院士1人,高水平10人(长江、洁青、千任、等)优秀青年人才(青年长江、千人青年、优秀青年、青霸等)13人。 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部委创新团队2个。 科研方面,特色鲜明的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理论与技术、水土环境与水生态的演化与保护、变化环境水文学与水资源管理、节能高效现代排灌技术与装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 未来五年累计科研经费1.5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获得5-8项部、省科学技术奖励。 平台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农田水利工程科技创新中心”,筹建“农业高效用水与水土环境”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农田水利工程科技创新中心。 ——规范水利工程领域教学科研基地。

上一篇: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中效能作用.doc
下一篇:流通数字化赋能农村三产融合的机理及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