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高地

本站原创 2024-01-28 18:44:00

奋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高地

在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赵春江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支持下,汤泉数字大田示范区的“无人”作业场景。

奋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高地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共享实验室。

奋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高地

赵启国院士(中)在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与团队成员交流。

奋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高地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展示馆外景。

奋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高地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西江口孵化展示基地。

江苏省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自“诞生”以来,它就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着让农业绽放出“科技之花”的责任。 ”神圣的使命。 中心紧紧围绕“落实国家战略、承接区域需求、打造农业硅谷”的发展愿景,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描绘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现实图景。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等方向。

数字是发展最好的注脚。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引进签约项目248个,入驻企业109家,总注册资本约45亿元; 获批建设华东智慧农业、华东绿肥、华东叶菜育种、华东家禽智能育种4家重点企业。 实验室; 仅去年一年,入驻企业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就达2054份,合同交易额超过10亿元……

只有从源头追求创新,才能登上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业内专家认为,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成立之初与一般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区不同。 它以创新研发为基础,聚焦产业技术孵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全球开放共享的创业平台。 ,为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写好“人”的文章——

集聚高端人才,赋能农业科技创新

“未来‘无人’农场的理想状态是不仅能智能控制,还能实现对环境的智能感知,准确识别不同地形条件、地块形状等更复杂的情况,实现精准控制,甚至在控制室里也可以耕种。” 这就是入驻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的农信(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工作人员描述的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领军人物、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是第一位入驻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的两院院士。 在他领导创办的农信(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南京市浦口区汤泉数字田示范区1200亩稻麦种植区基本实现了“无人化”耕作,种植、管理和收获。 自主作业,农机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节约水、化肥、化学品10%以上。 同时,研究院作为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验区建设项目的承建方,正在构建基于“1+2+3+N”顶层结构的具有浦口特色的城郊数字乡村体系。

被业内誉为“功能农业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名誉主席赵启国及其团队联合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农业-南京恒2020年8月与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合作。 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iFAST)。 研究院以“让农产品进入功能时代”为使命,迅速成长为功能农业技术创新领军机构,引领和支撑我国功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功能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在赵启国院士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团队在这里率先系统地开展功能农业研究和产业化实践。目前,江苏已成立国际硒研究会与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功能粮油科技创新联盟、国家粮食产业(功能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际国内主流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尹学斌告诉记者,有了这些平台,江苏的龙头企业就可以就近开展交流合作。 研究院还与江苏农垦合作建立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与浦口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合作建立南京首个万亩功能水稻技术示范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也高度关注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 他和他的团队在这里成立了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饲料的研发。 研究所与入驻企业天邦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李德发院士工作室,在非常规原料数据库的运用、营养参数的优化、CG商品猪最佳效益、精准化智能饲养等方面不断发力。 。 目前,工作室研究的非常规原料已在多家养猪场使用,大大节省了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截至目前,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已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所、校)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引进了包括赵春江、邹晓旭、沉其荣等近10名院士在内的各类高端人才团队50余人,形成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依托院士核心作用,打造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集聚地和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培育了南京四农生物有机肥研究所、中农宠物营养研究所等机构。 等待一批新的研发机构。

做好“链”文章——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引擎

有效解决科技与产业的“两张皮”问题,除了抢抓人才,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创新。 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已进入“深水区”。 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供更好服务,才能破除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 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 按照“建设工作下移、统筹协调工作向上”的总体思路,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联合推动成立省级农业农村部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协调推动解决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坚持“政府监管、专家决策、企业运作、效率优先”,成立了南京农业创新园科技创新投资集团。 按照市场导向,以“平台运营、科技服务、综合输出、产业投资”为核心业务,构建“管理+集团”政企分开的双重运营机制,助力产业发展企业落户、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培育、区域农业产业升级。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江苏苏美达集团等设立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并与银行共同打造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江苏省、南京银行等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加快成长。

“此举是为了有效促进科研院所(院所、学校)与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的供需对接,搭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一体化’创新平台,打造融合发展产学研用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还整合了所有资产、社会资本和创新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产业资源、金融资源。 精准对接培育有经济实力、研发能力、推广能力、营销能力的“四类”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实现农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

有“外在助推器”,也有“内功必须修”。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成立了由5名院士等14人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对入驻项目进行动态评审,实行“绿、橙、红”三色管理,打造动态管理良性氛围。优胜劣汰的循环机制,迫使落户企业抓住创新的“窄鼻子”。

一系列“硬核”体制机制改革效果如何? 在复杂多变的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下,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继续当好跑者,克服困难,助力实体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自2018年实体运营以来,已培育和引进了100多家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水平高、市场发展广阔的农业科技企业; 推广培育四维博公司等入选瞪羚企业,农信(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中农富通等13家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博维特、安农等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物联网,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 天邦集团、三毛粮集团、益客农牧集团、中国香港农业等近10家企业在此设立总部; 思维博、石基生物、南大动物药业、神农智能等多家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热风科技、嘉歌大数据等一批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受到基金的高度关注; 中心项目共申请专利404项; 神农智能、极目机器人、安农物联网等5家企业的创新科技成果入选2021年度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同时,中心坚持以品牌活动传播创新,先后主办或承办全国“双创大众创业”博览会、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峰会等100余场高规格活动论坛、首届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吸引了数万人参加。 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参观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

做好“引领”文章——

集中示范引领 放大辐射效应

科技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 浦口区农村人口占50%,农村社区占90%,农村地区占77%。 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永强表示,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科技引领作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创品牌、树典范,初步形成了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模式。 浦口实际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 2021年,浦口区在全省乡村振兴绩效考核中位列区县第一。

今年6月,记者走进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育种研究基地,看到几名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采收黄新武等蔬菜新品种的种子。 这些看似普通的微小种子,实际上在耐寒性、变黄速度、植株形成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它们既美味又美丽。 据该所副所长夏鹏飞介绍,科研人员在南京当地传统黄心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该新品种不仅叶薄、粗纤维少、油炸时易腐烂、风味浓郁,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目前,该所研发的以叶菜为核心的新品种已推广到江苏、上海、云南等13个省份。 其中牛心甘蓝、杂交黄甘蓝、杂交白梗甘蓝等已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品种。 栽培品种。 与三全食品、涠洲航空食品、和善源、宝天下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成叶菜加工品种选育合作项目。 “到2025年,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叶菜品种创新中心,预计杂交制种繁殖面积超过5000亩,新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 夏鹏飞说道。

同为入驻企业的南京博瑞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注于动植物生物育种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企业。 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的液相芯片,将原本需要固定在硅基上的生物探针溶解成小液滴,从而实现同样的功能。 该技术打破了国外固态芯片的垄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经过长期优化和研发,低成本、高通量的液相芯片已经成为育种者用得着、用得起、用得上的生物育种工具。与采用进口检测技术相比,每个样本都可以节省检测时间。”费用超过60%。” 公司负责人王军表示,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涉及人类医药、农作物、畜牧、水产、果蔬、微生物、宠物等58个品种领域,拥有共服务科研院所及大学104家。 、167家种业公司育种员提供社会化服务。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与江苏南繁基地合作成立江苏南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推荐南京南繁单位评选的大宗农作物、园艺蔬菜、经济水果、特种花卉等优质新品种在中部及省内外优先推荐。 基地开展新品种转化、试验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等工作。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形成一整套涵盖水果、蔬菜、果蔬等30大类的标准化、智能化控制技术。谷物、茶叶,以及从土壤到食物的 22 种有益的功能性矿物元素,例如硒和锌; 先后与中粮集团、江苏农垦米业集团、光明集团、北大荒、泰国正大、深圳霸田、白虎农场等行业龙头合作。 累计服务示范面积超过200万亩,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 农分机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已深入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农业大省,辐射超过20万个乡镇。

农业创新成果的层出不穷、科技型企业的蓬勃崛起,印证了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始终瞄准目标定位,从无到有打造“南京速度”,亮出了“金字招牌”。 中心统筹南京市浦口区一切涉农资源,推进与栖霞、六合、溧水、高淳等园区园区“一核四园”联动发展,与宿迁泗阳、镇江丹徒、台州靖江等地开展农业合作。江苏乃至全国。 、陕西浙南、新疆伊宁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试点孵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和应用; 以“科技院”的形式为地方政府提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继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法国、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家。

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像一颗承载着创新梦想的种子,在芬芳的土壤中扎根,等待花朵绽放、发出声音。 4年多来,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先后荣获国家乡村创新创业园区、中国品牌论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服务型)、江苏省第四批省级“明星”创新天地》等类荣誉。

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从世界第二迈向第一,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百队竞逐,奋进者为先;千帆竞发,奋进者胜。” 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蓉蓉表示,中心将坚守初心,继续瞄准“农业硅谷”总体目标。 以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活力,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努力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本页图片由南京国家农业创新中心提供

上一篇:农业研究
下一篇:新疆农业大学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