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学术动态学术报告冯峰农业
121 2024-01-16
【踏上新征程,代表委员畅谈“五个牢牢把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强国必先强农,方能强国。 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见证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在走访调研中,我看到全国各地都在实施科技强农,持续推进机械强农政策,带动更多农民融入标志性产业。 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从祥回信,希望种粮大户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带动广大小农户实行多元化经营,种植优质粮食。 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我所在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是丛乡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科技依托单位。 10年来,多次选派农作物研究所专家为其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改良种子和方法,帮助建设1230亩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托管土地2000亩,良种覆盖率100%,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粮食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作为农业科研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我认为科技自力更生是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 着力为农业配备现代化物质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装备各领域突破,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 同时,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流程转型,加强退化农田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
今年年初,我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经过一年的调研走访,今年两会我的重点仍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带来的建议包括:培养高素质新农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等数字经济作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 加强信息化管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踏上新的征程,我将与其他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道,齐心协力,继续投身“三农”事业,努力产出更多原创、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确保中国人民的就业岗位坐稳。 为自己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报记者李瑞臣、常河采访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