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财务局到植保所调研-
156 2024-01-07
图①: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鸡泽实验站师生正在采集实验数据。
金树槐 摄(图片中国)
图②: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师生正在检查柑橘生长情况。
秦廷富 摄(图片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在于人才。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企业家创业的广阔舞台。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潜力巨大。
近年来,农业院校师生以强农、振兴农业为己任,为“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期杂志我们精选了三所农业院校,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示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 编辑
中国农业大学
“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给农民”
十一月的吉林,寒风呼啸。 但在长春市农安县的一片玉米地里,农民常亚斌和他的乡亲们正忙着干活。 “我们要用玉米秸秆残渣给土地盖上‘被子’,既保护了黑土,又提高了产量。”常亚斌说。
常亚斌种植玉米的方法被称为“梨树模式”。 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开发的玉米秸秆覆盖全流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这项技术为黑土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表示,“梨树模式”在东北粮食主产区推广以来,增产10%以上,节约成本减少水土流失15%以上,减少水土流失60%以上。
坚持用“梨树模式”种植玉米的常亚斌也越来越体会到甜头。 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昌雅宾玉米稳产高产的成果逐年显现。 尤其是今年,“梨树模式”的玉米产量增加了近一倍。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以重大科技成果研发为引领,以支持优势产业振兴为核心,以创建乡村振兴创新试点示范区为抓手,中国农业大学正在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服务乡村振兴。
在陕西、甘肃等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韩振海是很多果农家中的常客。 “我们希望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给农民。” 在韩振海团队的长期支持下,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脱贫后,果农收入持续增加,去年达到人均2.71万元。
在华北平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不断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10年来,绿色生产增效技术使5.66亿亩粮食增产11.2%,减重15.6%,增效30%以上,为小农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经验。规模农业。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中国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王光辉已连续10年赴西藏推广农业技术。 他发明的捡拾车,捡拾效率是人工捡拾的7倍,将牧民从捡牛粪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如今,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学校已初步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科技学院、教授工作站、校外实验站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 由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用实际行动在祖国大地上写下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
“在田野里,我更加坚定了扎根乡村的信念。”
“这油菜根深叶茂,真是好苗子啊!” 初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带着学生来到咸宁市崇阳县白坭镇灰头岭村农民刘泉源的冬闲油菜田,湖北省。 田先生一边检查秧苗生长情况,一边介绍多用油菜的情况。
这是华中农业师生开展的“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 学校各学院对接服务省内一个地市州,聚焦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帮助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乡村振兴。 该活动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已有超过万名师生参与。
“了解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是我们农学院学生的责任。我们应该站在生产第一线,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为生产第一线做出贡献。” 参加活动的学生白宏宇说:“我对国计民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很大,很大,身在田野更加坚定了我扎根祖国的信念。”乡村。”
引导学生以认识农业、热爱农业、强农振兴农业为己任,不断培养农业新科学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加强实践教育,培育“三农”情怀。 今年夏天,张志东班上的学生吴秉杰和苎麻科学家刘利军来到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考察苎麻生产、品种、加工、销售等情况。 “老人的手因脱麻而干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秉杰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新技术、新机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全国建立了346个社会实践基地,组织10万多名大学生深入“三农”领域开展社会调研、劳动实践、生产教学等,学生了解农民、热爱农民的感情不断加深。
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优秀人才。 在学校的实验田里,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袁金战老师正在带领学生进行耕种、施肥、除草、移栽、观叶、整理记录。 这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是华中农业大学“三田三早”(种子田、实验田、高产田、早进实验室、早进项目、早进团队)校内实习现场)。 按照规定,每个本科生都有不少于30平方米的责任田,进行从种植到收获全过程的实训。 “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农耕活动,还有无人机、水田一体化、养分检测等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在这里,学生的强农能力不断增强。”袁金战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