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本站原创 2024-01-07 00:42:00

农业科研成果_农业科技成果_农业科研项目

利用物联网技术,只需点击鼠标即可耕种; 农户使用APP卖瓜,数万公斤瓜已售罄; 通过扫描追溯码,了解农产品的“前世今生”; 无人驾驶拖拉机拉着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导下自动播种棉花——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先进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结果。

“56.65%”是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这个数字意味着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土地、资本等所有要素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不断加强,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畜禽良种和国产化比例逐年提高。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科技正在成为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内生后劲的源泉、转型升级的源泉。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2013年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他对农业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业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围绕农业科技重大问题,农业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实施意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等文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农业科技创新规律,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从中央到地方,农业科技发展力度空前。 创新驱动新引擎全速启动,农业科技投入水平持续提升。 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3.4亿元,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条件和能力建设;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9.4亿元,专项用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中央财政投入基本建设资金58.5亿元,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亿元,支持全国2500多个农业县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成效。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一大批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

黄瓜为什么是苦的? 黄三文研究团队主导国际黄瓜基因组研究,对115个黄瓜品系进行了深度重测序。 怎样才能让猪长出美味的雪花肉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发现猪肉生产性状基因。 我国在农作物遗传发育与抗性机制、动物免疫调控、重要种质资源采集与评价、土壤质量演替规律等方面创造了一批基础性、前沿性成果。

针对小麦条锈病,陈万全团队构建了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每年节省小麦损失超过20亿公斤。 农业科技攻克了一批工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我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谷物单产比2010年分别增产48斤、34斤、66斤。

在农产品方面,我国培育了景洪精粉蛋鸡、大恒肉鸡、华农温氏一号猪配套系列等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畜禽饲料新品种。 畜禽品种良种国产化。 比例逐年增加,奶牛良种覆盖率已达60%左右。

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不仅基本解决了小麦机械化问题,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研水平开始赶超国际同行。 超级稻、禽流感疫苗等重大技术开发处于领先水平。 农业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密集出台机构改革、科技规划改革、成果处置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中央加快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为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农业科技一度面临科学研究与经济学之间的“两张皮”问题。 大量科技成果无法从实验室走向企业和市场。 打破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必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种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较高的基础环节。 农业部以种业权益改革和良种联合攻关为突破口,牢牢抓住攻坚克难的“硬骨头”,以激发科技创新、加快种子转化为目标。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和制度框架,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扫清障碍、搭建舞台。

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是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 2014年以来,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在4家中央科研机构开展种业科研成果股权比例改革试点。 核心是个人科研人员将获得成果的直接回报,比例不低于4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四个试点单位之一。 出台了项目实施和推进的详细方案,具体股权比例按照资金来源分类,更加公平。 例如,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成果,个人占50%,个人资助的成果,个人占70%。 同时明确规定,科研人员享有的知识产权相关权益不因工作单位、岗位变动而丧失。

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德森课题组培育的“中麦875”和“峨麦170”两个品种获得转让费121万元,其中60%为直接分配给个人。 作为参与者之一,王德森的收入占到了60%中的5%,他获得了3.6万元。

种业科研成果向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确权”,鼓励科技人员持股、兼职,推动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引发“核裂变”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潮。 2014年8月,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上线当天,就签订了“精科968”三系配套杂交制种方法转让、玉米转让等9项交易。 3KSNP标志开发利用业务许可证。 交易总金额突破3000万元。

为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5年启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建立国家级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构,推动191项科技成果产权交易。 金额超2.5亿元,小麦“一喷三防”、奶牛饲料高效利用、深海网箱养殖、综合利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得到示范推广水稻种植。

从实验室到田间,理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要素脉络,实现成果转化效益和效率倍增。 农业部印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在股权入股、参股参股、分类管理等方面形成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指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在农业生产一线建立实验示范基地。 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打通科技实力向产业繁荣的通道,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着增强。

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不能仅仅写在论文上,而必须面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惠及农民的第一动力。

50名首席科学家、1370名在职科学家、1252名综合实验站站长组成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阵容。 50个体系针对50大类农产品,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体系。 ,从研发到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锡源表示,行业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技力量分布,避免了过去按学科组织科研的弊端。造成创新链被人为分割,搭建了农业科技联合协作的大平台。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建立了庞大的合作机制。 蜜蜂系统授粉岗位科学家邵友全介绍,蜜蜂系统专家开展跨系统专家合作,与苹果系统专家在山西运城实验站共建苹果蜜蜂授粉示范基地。 60万英亩的苹果全部由蜜蜂授粉; 在梨方面,与树木专家合作,研发出快速嫁接开花技术,让果农将蜜蜂搬进果园,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企业设立综合试验站,让科技创新足够贴近行业。 孙浩,北京花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站长。 实验站建有蛋鸡研究所,聚集科技成果630余项。 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又承担了带动农民的任务。 “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可以促进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培育和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家蛋鸡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宁说。

近年来,由系统专家研发推广的326项新型农业装备被企业采用,形成了一批农业装备化、智能化、信息化成果。 近五年来,系统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已进入农业部主要推荐品种,占涉及领域的近一半,且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和技术荣获三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涉及领域的67%。

农业科技必须姓农民、服务农民、强农民。 农业科技坚持产业化导向,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以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应运而生,以解决重大行业、行业、区域问题为导向,整合优势科技资源。 按照“有任务、有目标、有团队、有资金、有考核”的要求,建成50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数千家单位和企业参与联盟建设。

棉花产业创新联盟是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之一。 成立于2016年1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208家棉花行业上下游科研、生产和棉纺企业成立。 棉花研究所所长李福光表示,联盟遵循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一站式模式,将分散、脱节的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连接起来。 目前已规划在国内三大棉区建设一批优质棉花科技示范园,生产符合“澳棉”标准的优质棉花,满足中高端需求纺织公司生产的终端棉花。

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种质资源等协同创新联盟,形成国家资源共享的“一盘棋”格局; 通过成立种业、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创新联盟,形成全产业链“一盘棋”布局。 “龙”型; 通过建立东北黑土保护、黄淮海麦区治水增效、长江中下游稻田绿色增效等区域创新联盟,多学科协作解决重大区域问题的“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各联盟协同创新项目近200个,仅2017年受理的核心成果数量就达41项。创新联盟有效整合了全国领先的农业科研团队,形成了独特的协同创新模式。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工业兴。 “十三五”伊始,农业部编制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方向调整,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 转化应用速度快,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如今,科技创新驱动力日益强大,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上一篇:书香为赠 幸福开年植保所妇委会为女同胞购置书
下一篇:农业科研项目预算合理性探讨.do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