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所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落实党风廉
100 2023-11-28
今年以来,气候异常、农业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突破万亿斤,粮食产量连续六年增产。 这一丰收来之不易,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良种培育是重点之一。
通过科学技术改良种子推进农业
科技兴农,良种引领。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六年增产,种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育种技术是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科技部粮食增产科技工程战略研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旺生说。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丰收。 但由于粮食刚性需求持续扩大,受多种因素影响粮食产量波动较大,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优良品种是保证。 粮食安全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和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良种选育和制种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杂交优势利用、常规育种等领域。 一大批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的种业企业依靠科技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主体多元化的全国种业市场。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科技兴农,首先是良种。 我国实现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种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品种选优水平显着提高。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动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公斤。 二是良种供应能力显着提升。 商品种子供应率提高到60%,种子质量明显提高,种子案件明显减少。 三是种子企业竞争力显着提升。 综合繁育推广企业数量发展到近百家,前50强种业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培育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万多个,并实现了5至6个大规模品种升级。 良种对增产贡献率达到40%左右,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 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超过60亿亩,增产水稻超过6000亿公斤; 国产抗虫棉推广面积超过2.5亿亩,直接增加棉农收入490亿元; 经过13年的研究和推广,我国超级稻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在粮食主产区小面积试种取得了巨大成功。 到2015年,单季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产量预计达到亩产900公斤。
我国的养殖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跨国种业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种业面临挑战。 业内普遍认为形势相当严峻,因此良种培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不久前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发展种业科技保障粮食安全”。
面对挑战加速创新
育种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焦点。 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介入,使得国际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种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面对现代尖端高新技术挑战,必须突出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重大技术成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巨大的国内需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种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种业市场价值达到500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种子使用量约100亿公斤,居世界第一。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际各大种业巨头纷纷落地。 国际前十大跨国公司均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 全国拥有有效许可证的外商投资企业37家。 外资进入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
与国外种业企业相比,我国种业企业目前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低、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据介绍,我国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企业多达6000家。 我国8000多家种子企业中,前20名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及跨国公司孟山都,我国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足。 ,无法与大型跨国公司充分进行国际竞争。
研发能力是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我国种业企业多以生产销售为主,育种材料和人力资源不足。 数据显示,我国具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占比不足1.5%,平均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 但目前世界种业巨头的研发投入比例普遍在8%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 关于。
同时,中国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 2009年,我国种子上市公司登海种业、隆平高科、敦煌种业、丰乐种业的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9亿元、10.55亿元、15.1亿元、10.46亿元,而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2008年全球营业额分别达到40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
优质种子给农民带来实惠是一件好事。 不过,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外资企业也开始提高种子价格。 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进介绍了彩椒的例子,彩椒是国外种子公司生产的1,一颗彩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却要花1元钱。中国市场,让农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洋品种”目前约占我国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10%左右,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目前也面临着“洋品种”的布局。 因此,著名玉米专家戴景瑞院士表示,发展我国玉米种业的唯一出路就是依靠技术创新。 著名小麦专家李振生院士表示,综合运用多种育种技术,协调提高产量、抗病虫害、抗逆性、养分高效利用等相关性状,是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小麦育种领域未来的发展,是小麦育种技术的突破。 瓶颈的重要选择。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认为,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我国种业,必须着力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产业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市场监管,整合种业资源,推动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育种育推广的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我国种业竞争力
目前,审定的新品种90%用于生产,只有10%成为大品种。 成果竞争力低、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我国育种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世皇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目前的育种科研经费主要投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家都在做,但水平不高,同质化严重,生产难度大。真正有分量的结果。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400多家公共科研单位从事种子研发。 但由于缺乏统一布局,育种任务分工不明确,品种低水平重复、雷同育种现象严重。 先锋品种国际有限公司原中国区总裁刘石表示,在国外,基础科学研究是由国家完成的,而应用科学研究则是由企业完成的。 因此,处理好公益性、基础研究和商业育种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育种研究水平至关重要。 针对当前形势,李振生院士多次强调“凝聚目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增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农业科技和种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切实加强种质遗传资源、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开发。 品种开发及生物品种制种关键技术开发; 其次,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种业科技成果向优势种业企业转移,加快我国种业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种业企业,这样既可以降低科研机构创办中小型种业企业的高风险和难度,又可以快速提高我国种业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第三,基于我国农业人均耕地少、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以及缺乏标准化种植、科普普及困难的现状。技术方面,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农民种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大力发展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育大农、职业农,规范种子生产技术,构建中国特色种业发展模式。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要“抓好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化种子企业”,引起业界强烈关注。 对于如何做大做强国内相对分散、弱小的种业企业,中国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兵兵建议,国家应将种业发展纳入产业振兴战略并实现产业升级。 从产业角度看,打通各产业链,汇聚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全国大市场。 我国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培育和建设核心竞争力突出、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大型种业企业。 同时,他建议加强种业产业链之间的互利合作,比如建立产业联盟,这非常符合我国种业的实际和现状。
振兴我国种业并不是排他性的。 相反,我们需要更好地向有实力的企业学习,加强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徐小青认为:“随着国外种子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并在部分品种上逐步取得市场优势,国内种子企业应努力发展自己的种子市场一方面自有品种,另一方面与国外种子合作。 企业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希望中国种业通过合作健康发展。”田冰冰也持同样的观点:“目前,与这些掌握先进技术的跨国企业合作是缩小差距的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