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钦飞防作业效果永远是第一位

本站原创 0 2025-04-07

吴少钦(左一)和伙伴们。资料图

本报记者王腾飞

土地广袤的新疆,一直是飞防的必争之地和先行试验区,大疆、极飞等植保无人机企业都较早在新疆进行布局。在这块土地上,也活跃着很多的飞防队伍,阿拉尔市铁漫植保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漫植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铁漫”是音译,取自维吾尔语“茁壮成长”的意思,其创始人也是几个年轻人。铁漫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当家人吴少钦告诉记者,2012年大学毕业的他,进入飞防领域也是机缘巧合。最初本想做农产品销售,在新疆做市场调研的时候,看到不少植保无人机在做推广试验,了解到飞防植保作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拍即合,铁漫植保由此诞生。

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铁漫植保已经在南疆成立了7个植保无人机运营中心和一个农资销售公司,销售管理的飞机有近400台。2017年其管理调度的无人机植保服务超过100万亩次,植保无人机及农资的销售额近1000万元,绝大部分植保队实现了盈利,令业界瞩目。

铁漫植保缘何能实现这样的飞速成长?吴少钦告诉记者,本地化作业、带药服务、选择靠谱的机器和坚持做好服务是植保飞防实现盈利的关键。铁漫专注于深耕新疆这一市场,运营团队也以本地人为主,绝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

除了做好团队管理和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是铁漫植保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飞防作业效果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效果再高的效率也没有意义!”吴少钦表示,铁漫植保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一切以农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严格把控服务质量。通过和大疆农业的密切合作,也在无人机作业效率、性能、培训和售后方面给予了铁漫重要的支持。

铁漫植保还是南疆唯一一家同时开设了UTC慧飞无人机植保技术课程和慧飞农业植保机初级课程的企业。“很多人误以为无人机培训就是学习怎么飞飞机,其实现在无人机已经高度智能化,通过卫星定位、RTK和航线规划,对手飞的要求已经比较低,参加无人机认证培训更重要的是学习药剂的使用和对现场作业安全意识的提高,从而保证飞防作业的质量与整体效率。”吴少钦介绍。

吴少钦告诉记者,几年前整个行业还乱象丛生,一架飞机动不动卖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很多机器性能都不稳定,那时买无人机做植保的几乎都赔钱了。虽然早期也吃过一些亏,但觉得农业服务领域市场很大,极具成长空间,值得坚守。创业初期,为了控制成本,吴少钦和几个合伙人几乎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每天早早出发到地头,一整天在太阳底下打药,皮肤晒得黝黑。虽然累,但吴少钦觉得这其中也充满了乐趣,经常是打完药和农户也成了朋友,看到帮农户解决了问题,也很有成就感。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眼下铁漫植保的业务规模越做越大,当前正是作业旺季,每天接到的客户电话络绎不绝。刚在库尔勒和沙雅做完了展示活动,又接了阿克苏1万多亩的核桃林场飞防作业,图木舒克和伽师的团队也是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吴少钦预计,今年铁漫植保管理调度的业务可以达到500万亩次,比去年将有3倍以上的增长。“做农业一定不能急,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只要做好服务、做好口碑,自然就会有好的发展。”对于未来,吴少钦信心满满。

实习编辑:于婷婷

标签: 农业学术活动

上一篇:柴油机在自然环境下的人工手动插秧机工作中出现问题应进行大修
下一篇:无人驾驶耕作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