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农机市场的崛起新机遇与挑战
0 2025-03-18
我选择了马铃薯作为我的主要作物,尽管它不适合与茄科作物轮作,但我决定遵循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制度。例如,我会将马铃薯种植后跟随玉米、谷子和豆类的轮作模式,以确保土壤肥力得到充分恢复。我会在平坦的土地上种植,土壤深厚且结构疏松,这样可以帮助根系更好地生长。
为了准备播种,我首先进行深翻整地,将土壤打到25~30厘米深,并细犁细耙以改善土壤结构。第二年春季播种前,我会浅耕并覆膜提温保墒。在秋季收获后的来不及翻地的地块中,我会在春季气温回升后进行耕翻,并使用耙、压、耢等工具清除所有杂质和根茬。此举显著提高了产量。
施肥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我采用集中深施方法,即秋季结合深耕时撒入农家肥和过磷酸钙,然后在春季结合浅耕施入碳铵。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根据配方施肥技术,每0.067 hm2的地块需要施用2 500~3 000 kg腐熟农家肥、35 kg碳铵和35 kg过磷酸钙。
对于选取优良品种而言,我关注市场需求,选择表皮光滑、芽眼较浅或无芽眼、高抗病性、高品质以及增产潜力强的椭圆形脱毒种薯。我根据收获时间不同,夏马铃薯通常选用荷兰15号,而秋马铃薯则选用晋苗7号或紫花白等中晚熟品种。
在播前20~25天内,我将切割成小块或整粒的种子放在10℃~15℃环境下催芽。一旦部分芽眼开裂并且芽长至1 cm左右,就剔除任何有病或者烂损的小块,再让它们晾干待播。每个切割出的部分都应该达到50 g左右。
我采用的播期为4月中下旬,当终霜冻日期落在5月上中旬时。如果来不及秋翻的地块,在春季气温回升后进行翻动,并进行紧密覆盖,以保证没有根茎残留,也没有石头或杂物,而且保持良好的墒情。试验结果显示,比浅耕多挖30 cm能增加18.61%产量。
接下来,是关于田间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断检查地膜,如果发现被风吹起或者磨损,就要立即修补。如果出现杂草问题,要定期清理行间,以便雨水能够汇聚,同时避免影响植物生长。在现蕾期之前(封垄前),同时对根部培养,使得块茎膨胀更加均匀,同时防止青头现象发生。
此外,还有化控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一次膨大剂以促进薯块膨大,同时控制营养增长,其中于盛花期还需结合磷酸二氢钾喷雾,以促进盆腔发育,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防治病虫害,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使用辛硫磷粉剂预防核桃虫问题,以及交替使用辛硫磷乳油与敌杀死/功夫等菊脂类农药对付二十八星瓢虫。此外,还通过浸洗切割刀以及新植霉素/加瑞农粉剂浸泡切片来预防环腐病出现在植物体内。
最后,在收获时,我们要注意提早采摘夏马铃薯以提高市场价值,而对于秋收后的马铃薯,则需要确保其冬存储条件充分,以避免冻伤降低品质。此外,在收获之后还要彻底清除剩余的地膜以减少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