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失衡 蔬菜生理性病害高发

本站原创 6 2024-08-28

红尖椒皴皮

长茄裂果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棚室环境发生变化,此期若农时管理跟不上,蔬菜很容易出现一些生理性病害,如叶片卷曲、发紫,果实皴皮、转色不良等,菜农应灵活调整管理,确保棚内温湿度缓慢变化,给蔬菜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近期高发的生理性病害

叶片上卷。这常见于生长前期的黄瓜,为了抑制黄瓜徒长,菜农会采取降低夜温的办法。黄瓜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32℃。当低于10℃时,黄瓜生长变慢,低于5℃时,会受到冷害,低于0℃时,会受到冻害。而有的菜农会将夜温降至5℃左右,使得黄瓜呈现出轻微冷害症状,中上部叶片上卷。

嫩叶及果实发紫。这在茄果类蔬菜上较为常见,尤其是拱棚末期的蔬菜上表现更为明显。植株具体表现为:茎秆、果实上有紫色的条状斑,病斑不规则。受害植株主要集中在棚室风口下及前脸处,由此可以判定为低温影响磷吸收所致。

果实皴皮或开裂。无论是茄果类蔬菜还是瓜类蔬菜,都容易出现皴皮和裂果的情况。这样的果实商品性差,还打开了致病菌侵染的门户。此期昼夜温差较大,当棚内湿度大、夜间温度较低时,果面上容易存积露水,次日,突遇通风后的冷风,幼嫩的果皮便容易出现皴裂或开裂的情况。

果实转色不良。以番茄为例,影响其转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温度是首要因素。番茄转色是因为其中的叶绿素分解后合成番茄红素,当番茄红素足够多时才会转色。合成番茄红素所需的适宜白天温度为18-27℃,适宜的昼夜温差为10℃,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番茄红素的合成,且需要10-12个小时的光照时长,散射光最好。

优化管理确保棚内温湿度适宜

当下,保温与通风、保湿与降湿已经上升为日常管理中的两大主要矛盾。对此,菜农应灵活调整管理,并配合相关设施,确保温湿度适宜且要缓慢变化。

保温与通风。低温季节,做好棚室保温工作是首要的,保温时间长,通风时间则会变短。冬季天气晴好时,棚温升高快,地温升高慢,若通风时间过晚,地温和棚温的温差大,此时的植株地上部分呼吸、蒸腾作用加剧,但由于地温偏低持续时间长,根系活性差,短时间内无法吸收足够的水肥供应植株,长此以往,植株很容易出现异常,如植株生长缓慢、生长点叶片变小、发紫等。那么,菜农在管理中,应稍早一点进行通风,先开小风口,起到排湿、补充二氧化碳,延缓棚温快速回升的作用;随着棚温的进一步升高,再逐步拉大风口,这样既能促进地温的快速回升,又能确保棚温缓慢升高,给蔬菜预留出充足的缓冲时间。

伴随着保温被的下放,棚室保温能力大大提升。晴好天气时,若及早下放保温被,夜温容易偏高;而有的菜农会稍晚些下放保温被,确保夜温适宜。但有的会故意降低夜温来调节植株长势,但幅度不可过大,避免出现冷害。

保湿与降湿。保温时间长,通风时间短,棚内湿度会增加,这是低温季节果实皴裂或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部分棚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湿度较大,其中水分持续蒸发,使得棚内湿度居高不下,果实皴皮现象频发,喜湿性病害也呈高发势态,如当前大小黄瓜、樱桃番茄、长茄等皴皮、裂果的较多,霜霉病等也发生严重。对此,有的菜农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采取全棚覆盖地膜的办法。该法确实让棚内湿度有所下降,但却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问题,那便是土壤湿度较高,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及活动。那么,如何缓解呢?一是通过浇小水、延长浇水间隔的办法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二是冲施复合微生物菌剂,起到生根促根、优化土壤微生态、构建根系的保护壁垒等作用,确保根系健壮、活性强。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

上一篇:油菜花开犹如金海
下一篇:牧草的干燥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