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棚有了电保姆
0 2024-12-23
本网杨凌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唐艳丽 吉燕)在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与繁衍,不断经历着进化与适应的考验。想象一下,如果一只小小的蚜虫,面对人类喷洒的农药,它会怎么做呢?是束手就擒,还是练就一身“金刚不坏之身”?答案往往是后者,害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对农药产生了很强的抗性,使害虫得以生存。 为了克服害虫对农药的抗性,使农药更好地发挥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现代药物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类害虫抗药性,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的GST代谢系统,显著降低了害虫的抗药性,提升了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杀虫剂的田间防效。 该项专利成果发明人之一刘吉元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害虫抗药性的加剧不仅降低了杀虫剂的防效,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现代药物研发团队设计的不仅能够有效恢复主流杀虫剂对抗药性害虫的敏感性,而且还可降低大多数杀虫剂的使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还可延缓害虫对新型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大幅延长新上市杀虫剂的使用寿命。 刘吉元表示,该作用机制独特,自身无杀虫活性,害虫不易对其产生抗性,为害虫抗药性治理提供了新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在水稻害虫、棉花蚜虫、小菜蛾、蓟马等多种害虫田间试验中已展现出显著效果。该成果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了PCT国际专利的申请,正式进入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国家或地区。 近日,科学技术司发布了2024年度农业“火花技术”名单,共有10项成果入选培育名单、30项成果入选成果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现代药物研发团队研发的专利成果“靶向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害虫抗药性”入选培育名单,该专利的发明人为刘吉元研究员和张雅林教授。 农业“火花技术”由于2022年6月启动,旨在征集处于萌芽状态或成长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但未来有可能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农业科技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计、新材料、新方法、新资源、新装备、新模式等,让更多农业科技“火花”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