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署名文章

本站原创 2024-06-03 06:59:00

党的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为我们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方向指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一直注重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党的以来,我国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对贫困户实行以“靶向治疗”为主要特征的精准扶贫,扶贫效果更加明显。从2012年末到2017年末,全国农村累计减贫6853万人,年均减贫137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下降至3.1%;2013—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实际增长9.1%,年度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了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精准扶贫是该阶段实施的瞄准性扶贫战略。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为此,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重点走好“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道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十二五”结束后,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类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的、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在23%的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超过60%的深度贫困村。仅仅采用常规扶贫措施,已经难以帮助这些深度贫困人口脱贫。针对这种状况,颁布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该规划强调要“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的原则,即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该原则解决的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内部活力问题。脱贫的这些内生动力和内部活力仅仅依靠贫困人口自身是不能自动产生的,这就彰显了外部扶贫力量的作用——激发这种动力和活力。如何激发?就是要靠指出的“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激发的是贫困户主观上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他们产生主动的愿望去谋求脱贫;扶智激发的是贫困户富有智慧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去搜寻、吸收和运用一切人类智慧成果,优化其为了脱贫而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意味着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体——贫困户——被扶贫政策瞄准后,将被外部扶贫力量通过有关扶志和扶智的措施激发出内生动力和活力,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可以在如下三个重要环节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愿望和心气,形成贫困户主观上的脱贫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是引导贫困户克服“贫困鸿沟”恐惧,形成脱贫的勇敢之心。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富裕之间,对于贫困户而言,存在巨大心理鸿沟,他们因过去的贫困积累了一定的畏惧情绪,对跨越这条鸿沟有恐惧感。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首先就是要从心理上救治贫困户,消弭他们心理上存在的“贫困鸿沟”,并使他们有勇气跨越鸿沟,谋求脱贫。二是引导贫困户从思想上摆脱贫困的消极心态,形成脱贫的活跃心态。贫困户处在贫困状态久了,他们挣脱贫困枷锁的多次努力失败之后,有可能陷于贫困的消极心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脱贫迈向小康的可能性,帮助贫困户突破原先的意识边界,让他们的脱贫心态再次活跃。三是引导贫困户跨越“被施舍者”心理定位,重新形成自主脱贫、自主发展的意识标签。在我国扶贫工作中,“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曾是一部分区域的干部和贫困户所追捧的“称号”,甚至有些干部和群众接受多年的扶贫钱物心安理得,并且形成了“被施舍者”心理定位,区域性和群体性“等靠要”思想在这些区域和群体上长期滞留。精准扶贫要打破这种心理定位,消除这些“称号”,摘掉各种“贫困帽”。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就是要让贫困户重新进行心理定位,让他们走出“被施舍者”的角色阴影,在主观意识上确立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积极愿望。 精准扶贫也可在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实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能力上弥补贫困户脱贫的短板,让他们在脱贫上变得能干而且会干甚至巧干,使他们的后代脱离贫困的“起点困扰”。一是要扶持贫困户的决策之智,打破贫困对贫困户“决策能力”的限制。陷于贫困久了,贫困者往往会自为性不足,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准确应对信息繁多、流程复杂的取舍决策,从而会发生各种行为和决策偏差,以至于他们单凭自身能力无法从深度贫困状态中依靠有效的决策摆脱贫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就是要让他们克服各种决策障碍,通过“苦干+巧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彻底脱贫。二是扶持贫困户的发展之智,打破贫困对贫困户的“本领局限”。本领是个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积累的突出优势。陷入贫困的人,大多没有足够资源去学习知识技术、形成并运用本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就是要打破贫困和没有本领之间的恶性循环,扶贫政策实施者通过采取教育、培训、提供实习机会、干中学等扶智措施,促进贫困户积累一技之长,打破既有贫困对其“本领习得”的禁锢,使得他们以硬本事脱贫奔小康。三是扶持贫困户的传承之智,打破贫困对贫困户的“遗传锁定”。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或者偶发突变,贫困一般会存在代际传递惯性。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就是要加大对贫困户下一代的智力扶持,采取改善后代教育条件、提升后代职业技术能力、增加后代就业与成长机会等措施,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相关链接:http://orig.cssn.cn/shfz/201802/t20180222_3853298.shtml 友情链接

上一篇:农民日报刊登牛坤玉等署名文章以绿色丝路理念
下一篇: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