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瓶颈问题

本站原创 2024-05-18 18:48:00

朱立志 农业上的所有问题最终都体现在是否可持续,只有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才能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围绕着产量展开,而且通过大量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抗生素、激素以及化学饲料添加剂来片面追求高产量,使得对农业资源的利用超过了其承载力,对农业环境的压力超过了其容量,对农业生态的冲击超过了其阈值,带来了很多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这样,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也限制了提升空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通过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来反映出来的,正是由于农业生产力提升难以突破瓶颈,以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长期徘徊在60%以下,与发达国家相差近20个百分点。 一、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哪里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农业能否振兴,离不开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面对重大的历史机遇和严重的危机,我国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必须摆脱常规思维,从资源、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去寻找突破口。如果农业的生产力紧紧围绕《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才能得到可持续性驱动,才算得上可持续生产力,也只有这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才会很快提升到60%以上,甚至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任继周院士等撰文论述,自然与生产的协调发展能提高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建立在自然许可值以内以致允许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平衡的基础上。既要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这就是农业生产力所要处理的问题。早在300多年前,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产出多少反映了生产力的高低。马克思也早已指出,不能破坏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要把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养分返还土地,以维持土地持久肥力和相应的土壤生态平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方严重违背了这个规律,以至于农业生产力提升受阻,特别是不少老商品粮基地,都出现了土壤耕作层变浅、土壤营养元素失调以及板结和有机质严重下降等问题。土壤中严重缺磷、钾和中微量元素,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下,土壤有机质缺乏,也影响了农业生态平衡,限制了农业增产,以致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力。 物质、能量等要素形成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而要素之间相互耦合与互相依赖、互为载体的复合形式,反映出生产力的高低,这涉及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主要方面。在整个农业流程中,物质、能量在每个环节上进行循环和转换,都决定着生产力的大小。这种循环和转换越活跃,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就越高。各种循环和转换的综合效率,虽然受到十分之一定律(或金字塔原则)的限制,但也遵循价值增殖原理。如果系统内未附在产品上的物质和能量都尽可能地循环和转换增值,那么必然以较低的系统消耗创造较大的价值产出,假如把直接经济价值和外部性正负价值放在一起综合考虑,这个价值产出就更大了。 综上所述,农业是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产业,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是无法摆脱自然的影响的,因此,我们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也是提出的生态文明观。换句话说,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也必须从资源、环境和生态这些自然禀赋中寻找根本驱动力。 二、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一是从资源方面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我国耕地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超过了其承载力,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水资源方面,一边是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一边是水体污染性破坏,加上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使得农业用水的缺口进一步加大。今后,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作为主要任务去完成:一是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平整田地,提升耕地质量,田间水利设施要配套,田间道路要通畅,要建设适宜的农田林网;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全覆盖测土配方并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突破农业有机剩余物多环节多层次循环还田技术瓶颈,高效集成土壤质量提升技术;三是根据农产品优势产区的分布做好水土资源的科学匹配,并做到农业用水规范化、高效化,同时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集成创新农业节水技术与管理体系。 二是从环境方面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目前,我国农业内源性污染加上工业、城市的外源性综合污染导入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约束了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首先,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以及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是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此外,养殖业方面的,由于畜禽粪便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没有跟上,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水产养殖的饲料及其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直接造成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向农村地区大面积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危害动植物,从水、土、气三个方面损害着农产品产地环境。今后应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耕地污染状况进行准确监测和彻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落实耕地污染治理任务;同时,根据耕地污染状况调整种植业结构,集成组装耕地质量修复技术;二是推广粪尿分离、雨污分流,加快规模化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尤其是通过种养结合提高畜禽粪便的利用效率;三是扶持建设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企业及回收网点,调动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广农田残膜捡拾回收技术;四是针对农药废弃物处置研发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技术和设备,构建废弃农药、废弃包装物等的存放、回收、处置系统;五是建立完善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推广秸秆多元化利用技术,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格局;六是严格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推广畜禽生态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替代品的创新和应用。 三是从生态方面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农业是个生态产业,生态系统破坏和功能持续下降必然长期限制农业发展后劲的提升,从而影响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不仅农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甚至对作物、畜禽、水产都形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今后这方面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一是遏制植被退化并保护和恢复植被,提升涵养水源及水土保持能力,对于一些污染严重不能作为农产品产地的地区以及退化草原地区加大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二是发展草原经济多元化提高牧民收入,如牧文旅协同推进,以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实现草蓄平衡,促进草原生态平衡;三是在平原农区建设农田防护林网,提升农田生态阈值,优化作物生长的周边小生态。 三、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要突出三个创新 一是体系创新,即按照习提出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用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逐步替代化学农业体系,在生产高产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保护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 二是产业创新,即以建立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基础上的静脉产业促进生产农产品的动脉产业,形成高盈利静动脉产业联合体。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直走不出困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高盈利产业集群。 (3)模式创新,笔者通过大量试验数据、调研资料、历史资料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后提出:“中医农业”可以利用中草药制剂促进、调理并优化动植物生长,能显著减少化学农业带来的困扰,提高产量、品质和收益,必将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特效模式助力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

上一篇: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与京洼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篇:济宁自然教育劳动教育休闲农场农科基地劳动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