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涉农企业品牌传播影响力20强排行榜出炉百
100 2024-04-20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
——《在中国农业学会第十六届中国农业园区研讨会(天水)上的讲话》
王曙光(著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产业与文化》、《农业》杂志主编) “ 杂志)
很高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共同探讨农业产业化、农业园区发展的相关问题。 很高兴来到甘肃天水。 天水是人文创始人伏羲的故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把农业产业化论坛放在天水是非常合适的。 这是我第四次来天水。 我去过甘肃很多次了。 我曾三次游览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 我去过永靖、兰州、天水、山丹、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甘南、苏南、定西等地。 多家农村、农业企业不止一次被检查。 甘肃农业得天独厚,地貌气候独特且极其多样化,农业文化和古代文明十分灿烂。 今天我主要和同事们分享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阶段和总体特征,特别是结合天水古代农业文明的考古发现;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探索我国古老的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思想的一些主要特征,以及古代农业思想对现在的启示; 第三个问题,谈谈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第四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发展农业园区的经验中的一些粗浅的观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阶段及其特征
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 在近万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体系,同时也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农业思想。 这些古老农业文明的实践和理念,为东亚乃至世界农业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天水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在原始农业发展阶段,天水占据了这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不得不提四个人,他们在天水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农业文明遗迹。 第一个就是伏羲。 古称炮羲。 大规模的捕捞活动。 天水出现的第二个祖先是女娲,她实际上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 第三个人是神农氏。 天水有很多关于神农的传说。 我们都知道,神农尝百草,教人们种植五谷。 天水是中国最早的谷子和谷子作物的发源地。 这很可能与神农氏有关。 有关系。 神农还发明了制陶业和纺织业。 在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天水大地湾文化时期,陶器特别发达,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精品。 第四人是轩辕氏,又称黄帝。 轩辕一族也在天水留下了许多传说。 这些在天水留下遗迹的古代圣人,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智慧的代表。 有些可能不是真实的人,但他们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悠久而丰富的实践。 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传说是有大量古代农业文化遗存支撑的。 北起漠北,南至岭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东海之滨,蕴藏着大量距今数万年的农业文物。 天水是黄河上游代表性农业文化遗产的集中地,其中以大地湾文化最为著名。 这种文化创造了中国古代北方悠久的旱作农业。 比如最早种植的是黍、黍、黍,最先种植的是油菜。 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定居房屋和较大的宫殿建筑是在大地湾文化中发现的。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虞、夏、商、周、春秋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集约化农业萌芽时期。 第二阶段,战国、秦汉、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集约化农耕的成熟期,特别是黄河流域,是中国旱作农耕的成熟期。 第三阶段,隋、唐、辽、宋、金、元五朝,是我国集约化农业较大规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南方稻作农业的发展。 宋代以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了长江流域。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代表了中国集约化农耕的最高水平。 这四个阶段已经经历了七八千年的历史。
如果概括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多元发展并行。 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农业文化不仅相互交叉,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并行发展。 南方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起点,有着非常成熟的稻作文化和高度的文明。 其次,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有很强的同化能力。 我们看天水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天水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经常碰撞的地方。 北方少数民族如戎、氐、羌、女真、回、吐蕃等在天水有大量活动。 不同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农业文明。 第三,北方旱作文化与南方水田文化的融合。 中国的农业文明在不同的方向上是不同的。 西方是种植小麦的文化。 小麦是从西域传入的。 中国没有小麦。 上面的甲骨文“麦”是“来”的意思,下面是“喜”的意思,表明小麦是进口产品。 物种。 北方有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天水也有草原文化。 黄河流域有粟耕文化,南方有稻耕文化,二者相互交融。 第四个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善于吸收外来农业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中国是八个主要农业物种原产国之一。 中国本土农业物种约占世界总数的20%。 全世界原生种约666种,其中中国约占136种。 与此同时,中国引进的外来品种最多,如小麦、高粱、玉米、红薯、马铃薯、西红柿、棉花、花生、芝麻、苹果等,都是从域外引进的。 玉米、土豆、红薯是从拉丁美洲引进的,基本上是在明朝以后。 中国的甜苹果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美国和欧洲传入的。 天水的花牛苹果非常有名,也是引进品种。 可见,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特别包容、开放,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二、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思想的特点及启示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天人合一。 与西方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分裂的观念不同,中国特别强调自然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最大特征之一。 《易经》提到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 这“三才论”是《周易》提出的。 后来才提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四要素思想。 这些都是古老的天理。 人类团结理念的延伸。 农业文明第二重要的思想是阴阳五行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思想。 相生包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这种相生相克的原则,就是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 它不仅仅着眼于某一要素。 我认为五要素相辅相成的思想其实蕴含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复杂性、系统论的思想。 中华古代文明的第三个思想是循环论的思想。 古代农作物强调轮作,土壤主张轮耕,能源强调循环。 这些都是循环理论的思想。 在古代农业中,没有浪费。 农业生产没有浪费。 人类和动物产生的任何废物都返回大自然进行回收。 古代对于土地,讲究的是利用与耕作相结合,保持土壤新鲜。 现在天水也在提倡循环农业,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 如今,城市的发展造成了生态链的破坏。 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无法有效回收,成为环境污染物。 这是非常可怕的。 刚才有几个人谈到了沼气的利用,这其实就是古老的循环利用的想法。 第四个想法是立体农业的想法。 中国古代农业强调多业并举、立体农业、综合经营。 例如,南方太湖地区有农牧桑蚕渔业系统;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以桑树为主的鱼塘系统。 云南元阳、广西龙脊都有梯田。 这些其实都是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的实践。 天水还有梯田农业,梯田蔚为壮观。
三、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现代农业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带来了粮食质量下降和土壤退化的危机。 这是近年来大家都深刻认识到的事情。 其次,我们过度使用土地,忘记了老祖宗教导的用耕结合的思想,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传统的施肥方法已慢慢被废弃,土壤肥力尚未恢复。 我们拼命地使用土地,却没有耕种它。 三是土地综合管理效率较低。 我们目前是单一栽培的。 例如,该地区一直种植土豆。 几年后,土地的产量就会严重下降。 我们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严重消耗资源,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的思维慢慢被抛弃。 第四个挑战是生态挑战。 很多地方沙化严重,特别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石漠化严重。 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出路在哪里? 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农业从延续数万年的传统农业,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肥料农业,再到我们今天倡导的现代生态农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我们应该回顾历史,汲取古代农业思想的精华,回归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共存、顺应自然、循环发展的农业思想。 很多朋友说,要发展生态农业,就必须提倡小规模养殖。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可行。 回到小农经济是不可能的,因为小农经济很难与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对接。
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生态化。 我们现在应该发展集约化农业,因地制宜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在具体路径上,我总结了生态农业发展的“三四三二”模式。 “三”:农业目标体系三位一体。 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必须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四”:农业经济体系必须四位一体,即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 这是一个四合一的管理体系。 “三”:质量保证体系要三位一体,集生产者、消费者、农业专家于一体,特别要注重发挥农业专家的作用。 高等院校、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要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 “二”:即两者的组合。 即古今结合,中外结合。 我特别强调古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今天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挖掘传承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质量。 而且,挖掘古代传统农业遗产不仅可以起到发展农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 中国的东西南北都有非常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如果你讲好你的地方的古老故事,农业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就会更高。 因此,我们需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而不是让它留在博物馆里。 比如在天水,我们需要总结天水的大地湾农业文化和伏羲文化。 我们不是简单地崇拜伏羲作为祖先,而是要总结伏羲背后的农业文化,为今天的农业产业化和文化奠定基础。 产业服务,这是最重要的。
四、当今中国农业园区如何发展 中国农业园区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
地方政府和中央投入了大量资金,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所以我们大部分农业园区都不缺钱。 但我们仍需做好相关工作,使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 我们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但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农民在养殖和种植方面往往是盲目的。 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难以承受,一旦价格暴跌,可能会破产。 因此,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政府必须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与农民合作方面的作用。 政府最大的作用不是强制农业园区种不种,或者从事某些产业或行业,而是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比如,天水的苹果产业很好,但花牛苹果的保质期不太好。 苹果存放十多天后,就变得糊状,难吃。 我应该怎么办? 需要冷藏。 但合作社或大农户不可能建冷库。 政府必须花大量的精力帮助这些合作社建设冷库,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政府要多做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桥梁。 第三方面,农业园区要做好“互联网+农业”工作。 我们现在的很多农产品,做工非常好,科技含量非常高,质量非常高,但是却卖不出去。 为什么? 如果销售端、客户端都不好,怎么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要加强互联网工作,建设电子商务、互联网终端销售、微信销售平台。
第四方面,农业园区要大力完善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 包括一些针对农民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以及一些以抵押担保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的信贷,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信贷。 加强农业保险,农作物保险和畜牧业保险非常重要。 地方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 五是合理科学规划园区,充分发挥各地区域比较优势,防止盲目性,不简单照搬,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以天水为例。 天水的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都非常有特色。 公园的开发和规划必须根据当地特色,不能盲目照搬。 第六方面,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也应重点关注土地流转。 规模化经营的基础是土地流转。 小农要转变为大农,个体农民要融入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搞好土地流转。 第七方面,农业园区发展需要特别提醒,就是要加强生态保护。 生态是我们农业园区的命脉。 不搞好农业生态园。 如果产值增加,生态就会减少。 过去,我们争夺资源、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 很多地方盲目种植,耗尽了水土资源,不可持续。 因此,我们必须从争夺资源、环境的思想转向注重生态、质量、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