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走进田野里的农业实验课堂
189 2024-04-19
问:如何给孩子科普?
(王德华)
我受邀为中小学生做科普,题目是《走进多彩的动物世界》。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个中学生,后来才知道他是个小学生。 这有点困难。 对于如何向小学生科普,我完全没有经验。 去年,我受邀参加中小学生科普讲座,我就答应了。 为了安排活动,由资深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听了我的试讲,但最后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关键是他们不了解中小学生科普的方式,并根据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知识需求来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 讲座不是一种选择。 最后,专家们认为我有“潜力”,建议修改讲课内容,并专门安排了资深专家给我指导。 老科学家们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佩,我不禁对他们感到自卑。 后来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懒得去修改,所以就没有参加活动。 因为我答应了却没有完成任务,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我害怕再次见到那些老专家,害怕接到他们的电话询问或催促。 经过几次搪塞,终于还是不了了之。
这次接到电话,我心里充满了歉意,为去年的“失约”道歉,心里打鼓。 他们决定今年让我直接上台。 报告已经定下来了,建议的标题是《走进多彩的动物世界》。 我知道我没有理由拒绝,所以爽快地答应了,这样我就可以“弥补我的错误”。 然而,我最担心的是我没有任何经验。
据我自己的理解,这次讲座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奇妙和有趣。 这个话题太大了,要讲的东西也很多,所以我设计了几个内容:从动物是什么、动物有多少种等问题出发,逐步展现出“人与动物的关系”。 》、动物吃什么(食性:食物草食性、肉食性、食虫性、杂食性等)? 动物生活在哪里(地理分布:草原、山脉、海洋、澳大利亚、非洲等)? 动物的生存方式是什么(适应,如沙漠环境中的骆驼、冬季冬眠的龙猫等)? 讲几种有代表性的动物,比如大象、鲸鱼、大熊猫等,也讲动物保护的意义,为什么去动物园不能只喂动物,穿插宗教放生和生态保护,还谈到了几种动物。 有趣的行为,例如模仿和迁移。
一小时的讲座让我感觉“很热闹”。 学生们太活跃了,他们知道的东西也很多。 他们举手发言,十分热情。 我担心影响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尽量给举手的同学们发言的机会。
我开始担心一些专业术语,比如拟态、迁移等,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很难理解。 事实上,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 对于“拟态”,他们立即命名为“变色龙”、“竹节虫”等拟态动物。 说到“迁徙”,立刻就能提到非洲大迁徙中的“燕子南飞”和“角马”。 他们了解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考拉,并且知道它们的睡眠时间超过 20 个小时。 他们知道,放生的动物必须“安置在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安置在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 我们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就会灭亡”。 问他们成语中的动物,他们会说很多含有动物的成语。 问他们诗中的动物,他们能脱口而出“两黄莺唱翠柳,一排白鹭升青天”,还能工整地背诵《小和才》《尖角是》这首诗。暴露了,上面已经有蜻蜓了。” 这些事情确实让我感到惊讶。 当时我就有点糊涂了,课堂秩序有点失控。
这是一堂热闹的课。 不知道学生们最后记住了多少,真正理解了多少,是否对动物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所了解。 我自己的感觉是我没有抓住机会把知识说出来。
学生们对动物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已经对动物有了很多了解。 于是,我又迷茫了。 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科普? 怎么说? 它涵盖什么? 多少?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谈论,还是应该更轻松地谈论?
科普,无论是写作还是讲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向不同层次的观众讲清楚科学原理,是一门能力,也是一门艺术。 这需要技巧、智慧和亲和力。
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如何给孩子科普?
上一篇文章: 城市自然史:一对鸟朋友来到我朋友家——珍珠颈斑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