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区域农业合作注入新动力上半年RCEP农产品贸易
97 2024-01-30
弄欢哥哥有话要说:
8月31日星期四(农历七月初十)早上好!
第七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会前跟进
两年一届的“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已走到第七届,已走过十二个年头。 作为一个会议,为什么总是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为什么每次的到来都让我们充满期待?
在这次农欢订阅微平台的深度采访中,我们看到了答案……
第七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在贵阳召开。 本次会议将设立七个分论坛。 各分论坛由15名召集人组织召集。 首先格格想对大家说。 辛苦了,专家老师!
那么,目前各分论坛的召开情况如何? 针对各分论坛的主题,老师们“透露”了哪些建议和意见?
本期深度跟进——召集人!
您是否同意本次研讨会七个分论坛的主题? 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吗?
李方白研究员 张颖教授
李方白(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颖(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随着人类社会、工农业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农业环境问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我们认为本次论坛选择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七个主题是根据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设置的,设置比较合理。 我们负责的分论坛主题是:土壤污染过程、影响与修复。
如果我们谈论建议,我们建议主题范围可以更广一些。 例如,主题四“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可以适当增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调节的内容。 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把农业环境会议打造成国际交流会议,这样我们在国内外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交流。
高彦正(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高彦正教授 丁世明研究员
高彦正(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我们负责的分论坛主题是: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与评估。 应该说,各分论坛均聚焦农业环境问题,主题涵盖土壤、水、大气(全球变化)、固体废物等重大环境因素,包括农业产区环境质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污染过程与控制、关于生态环境风险等内容,主题设置还是很巧妙的。 通过本次会议的报告和交流,有望展示我国近年来在农业环境领域的一些最新科技进展。
丁世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我们非常同意七个分论坛的主题。 但我建议,既定的主题与农业环境、国家农业政策的联系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目前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污染方面,较少涉及生态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等),与农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联系较少。 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仅仅关注环境污染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需要从政策、经济、生产方式等方面予以支持。 因此,可以设立“农业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题。
冯新斌晓堂付翁丽萍
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我认为七个分会场的主题符合当前农业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总体方向。
肖唐富(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七个分论坛的交流主题基本涵盖了农业环境问题的过程机制、技术监测与治理等热点研究方向,内容也比较全面; 但我觉得农业还欠缺。 生态话题内容,这个方向更有利于从生态系统角度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会议内容设置上可以加强。
翁丽萍(农业部环境保护研究监测院研究员):大家都认为报告总体是好的,包括了农业环境的主要热点问题。 不过,对于我们本次会议的主题:重金属循环与污染,我建议修改为农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的主题。
颜晓元研究员 吴一平教授
严晓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我们负责的分论坛主题是: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 七个分论坛的主题比较合理,涵盖了农业环境的主要方面。 如果要进一步改善的话,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农村人居环境,这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它的突出之处在哪里? 当前农村消费城市化产生了大量不易降解的生活垃圾。 然而,这些农村生活垃圾往往没有收集和处理系统和机制。 垃圾随意丢弃,被雨水冲走,尤其是南方降雨量大的地方。 还有一个现象是,现在农村人口减少了,基本不需要柴火了,森林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这样组合起来,我们在农村经常看到的就是山清水秀、垃圾遍地的景象。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技术、小型轻简化设备的研发,也有必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机制。
吴一平(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教授):我同意这七个分论坛的设立涵盖了“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主要研究方向。 如果我有建议的话,我建议:第一,今后的会议可以考虑增设农业水资源利用分会场; 其次,会议应设置若干会务邀请报告(分论坛召开前),分论坛全体人员均可收听。 ; 第三,每个分论坛还可以设置2名左右的特邀报告。
格格补充道:据格格了解,本次会议将以会议邀请报告、专题报告、研究生专场、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当然,会议报告是所有与会者都可以听到的。 同时,会务组欢迎召集人及老师为分论坛做邀请报告。 数量要求为1-2个。 有关会议报告的具体信息,请随时关注我们的会前动态。
陈静安 研究员 沈振耀教授
陈敬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振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我们分论坛的主题是:水体富营养化与氮磷同位素示踪。 我们同意本次会议七个分论坛的主题,但有些内容是重叠的。
李永涛教授何腾兵教授
李永涛(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关于本次会议七个分论坛的主题设置,我认为分会场一的主题“土壤污染过程与效应”是与分会场三的主题重复。 建议为污染过程设定基础。 研究部门和恢复与控制部门。 我们负责的分论坛主题是:产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本次分论坛我们将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安全利用。
何腾兵(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产地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举办论坛是必要的。 我同意这个主题。 但1、3、4、7号分会场均涉及土壤环境问题。 论坛可以更加集中、突出。 建议是否可以合并为两个分论坛。
陈冠一教授 李吉教授
陈冠一(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吉(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我们负责的分论坛主题是: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 我们认为本次分论坛的主题覆盖面比较广,基本涵盖了农业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 这个设置还是可以的。
根据分论坛的主题,内容召集将朝着哪些方向进行?
李方柏、张颖: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到16.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令人担忧。 面对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国家立法速度明显加快。 除了新《环境保护法》增加土壤修复内容外,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 按照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精神,要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随着土壤污染大面积超标和国家立法的推动,土壤修复理论与技术已成为农业环境科技研究的前沿。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 根据“土壤污染过程、影响与修复”论坛主题和当前研究热点,分论坛主题将进一步细分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研究、污染物生态毒理学和污染物修复技术三个方面欢迎相关领域的同仁积极响应,利用论坛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
高延政:“生态环境风险”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土壤、水、生物等不同生态环境要素,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和机制、监测技术、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等。警告。 即可以是宏观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涉及微观分子尺度的内容。 希望本次分论坛能够汇聚各领域的朋友,“让百花齐放”。
目前,我们的“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与评估”分论坛的召集工作正在进行中,主要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免费报名、推荐、邀请等方式聚集参会人员分论坛的。 欢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朋友积极参与分论坛讨论并报告研究成果。
丁世明:所以我们论坛的具体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监测评价、风险评估与预警新技术新方法;二是环境监测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2、环境监测评价与风险评估预警研究进展; 3.水土环境污染修复效果评价。 关于第一个课题,我们将重点关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还专门设立环境监测新技术培训班,让学者们不仅可以交流新技术,还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使用。 第三个话题是当前污染修复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分论坛,就修复效果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进行有益的讨论,为促进环境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冯新斌:重金属污染与回收这个话题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我建议以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召集从事农田生态系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与。
肖唐富:结合“土壤十条”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重点梳理As、Hg、Pb等重金属(非金属)污染过程机理和机理我国农田系统中的Cd、Cr、Sb、Tl等。 环境影响效应论文参考了高地质背景地区农田重金属污染机理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们已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群等渠道发布会议信息,并召开会议组织论文摘要提交。
翁丽萍:由于会议已有标准阈值、污染修复等与重金属相关的其他议题,所以我们计划的议题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相关方法学研究、土壤重金属源码分析。 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
颜晓媛:我们的主题涉及土壤碳氮循环和全球变化,所以我们将从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效果验证、模型模拟、生命周期评估、综合效益评估等角度进行报道。
目前主要通过统一会议通知收集报告。 后期,报告的构成将根据报名情况进行整理和调整。
吴伊平:我对召开分论坛有两点建议:一是分论坛的主题比较明确,为了鼓励参与、扩大交流,应该减少限制性内容。 也就是说,只要是围绕“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话题,任何话题都可以参与; 第二项建议是向会议事务组提出的。 分论坛应有约两场邀请报告,邀请业内知名学者谈论该领域的前沿热点话题。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来到分论坛。
格格补充道:关于分论坛的邀请报告,会务组欢迎召集人、老师发出报告邀请,数量控制在1-2人。
陈敬安、沈振耀:我们召开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会议: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与治理;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与治理。 2、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及综合防治; 3.氮磷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李永涛:重点关注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产品安全利用生产。
何腾兵:产区的环境包括土壤、水、大气等环境,需要召集专家分别汇报。 农产品安全问题涉及不同作物,重点关注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作物。 当然,我们也欢迎结合生产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报道。
陈冠一、李季: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划》文件。 该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以国家文件精神为指导,重点讨论政策等一些关键技术和内容。
我们计划将本次分论坛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一是畜禽粪便;二是畜禽粪便。 2、农业秸秆,包括农业废弃物; 3、病畜禽的治疗和资源化利用; 4、农业废薄膜、废农药包装物。
我在想,虽然我们叫农业垃圾,但我想把农村垃圾结合起来一起说。 农村垃圾包括农村生活垃圾等方面,主要关系到农村整体环境。 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总结。
您期待在本次会议上听到和看到什么样的交流?
李方白、张颖:我们期待与“土壤污染过程、影响与修复”相关的国际前沿研究的交流,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方法和技术的交流,也期待更广泛的交流。跨学科的成果。
高彦正:“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六届。 会议规模不断扩大,一批优秀科技成果集中展示。 每次参加会议我都受益匪浅。 我更加期待这次会议。 希望本次会议能够重点展示近年来农业环境领域的新思想、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搭建科研合作的桥梁。
丁世明:我认为一个学术会议是否成功,取决于学术报告的水平和学术交流的氛围。 学术报告主题突出,报告质量高,学术讨论自由活跃。 这是我希望看到的。
冯新斌:我还是想听听关于如何减少农作物重金属积累的报道。
肖唐富:我们期待就区域尺度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顶层设计和基础解决方案进行交流,比如我国南方红壤农田系统、西南地区岩溶土壤农田系统、冲积土等华中、东北平原农田系统. 黑土农田系统、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盐碱、半盐碱农田环境污染过程特征耦合机制及控制技术机制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体系、地质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农业耕作方式等。
翁丽萍:希望听到我国农业环境领域研究动态的分析以及国家研究项目的重点介绍。 聆听国内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全面介绍自己熟悉的领域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同时,我希望听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灵感。
颜晓媛:在任何会议交流中,我们当然希望听到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等研究成果的报告。
吴一平:具体内容很难预测,但我相信大量的参与者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带来思想的碰撞,加强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新的思维。
陈靖安: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听到最新的农业环境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示范成果。
沈振耀:您最期待听到的是:1、基础研究的突破、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根据会议情况提出政策建议,供主管部门决策支持; 3.精选部分高水平会议论文发表在期刊上。
李永涛:我希望听到的是常规研究而不是案例研究,以及新兴学科的内容。
何腾兵:我希望听到前沿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报告,以及效果明显的环境治理或产区恢复的案例报告。 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现在的会议,大家听完汇报后,就各走各的路。 没有太多的接触,更不用说近距离的接触了。 会议结束后的联系可能会依赖通讯录,因此请务必将通讯录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发送给与会者。 会议人数的规模也需要适度控制。 人数过多,沟通效果较差; 如果人数太少,就会显得冷清。 一般来说,人数控制在500人左右可能会比较好。
陈冠一、李季:我们希望听到一些关于农业环境确凿的、有针对性的案例和好的意见。 这个案例和意见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先进性,让大家能够形成共识,使其更加有利于农业环境的科学发展。 当然,这个案子必须经得起推敲。
本次会议将给您带来哪些报告内容?
李方白:我的报告主要从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介绍了稻田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的新原理和关键技术。
张颖:报告重点关注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国际热点问题。 根据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和需求,重点研究东北地区农业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问题。 它结合了该课题多年来获得的关于污染物的研究成果。 对农业环境分布与归趋、农业污染物毒理学特征、农业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报道,并对农业环境保护与修复前景进行了展望。
高彦正: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基于分子尺度的有毒有机污染的生态效应》,主要介绍了生命遗传物质DNA的团聚、降解和基因迁移等过程。存在农药和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物的环境。 和转化行为。
丁世明:我将做一个关于“薄膜扩散梯度平面光极(DGT-PO)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 薄膜扩散梯度是一种被动采样技术,依靠化学扩散梯度来获取污染物的移动含量和释放动态信息。 其监测对象已扩展到养分、重金属、非金属、有机污染等。 它是近20年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型监控技术。 平面光极(PO)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用于实时、高分辨率记录二维空间变化。 它可用于监测水和土壤环境中溶解氧和pH等重要环境因素的高分辨率变化。 它与DGT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同步研究环境。 用于多参数更改的强大工具。 我们在这两个技术领域有多年的研发积累,希望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冯新斌:我会做一个关于水稻中甲基汞的积累和健康风险的报告,主要关注我国汞矿区污染的农田。
肖唐富:我的报告内容是关于高地质背景农田重金属污染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
翁丽萍:我还没有考虑过。 可以介绍一下土壤中锑化学形态分布的研究结果。 研究生还将被允许介绍砷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
严晓媛:我的报告将围绕CO2、CH4、N2O这三种温室气体,从通量、循环机制、控制措施三个层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我课题组的工作。
吴一平:具体内容还没有确定,但应该是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区域尺度的碳循环模拟研究。
陈靖安:我的报告是关于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
沈振耀:还没有决定。 它将围绕我们分论坛的主题进行。
李永涛:我的报告是关于有机污染的过程和机理。
何腾兵:可以初步确定:贵州某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形态及其对植物(猕猴桃、钩藤等)产品质量的影响。
陈冠一:我这次会议的报告主要是农业秸秆。 我将就如何发展秸秆、政策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报告和讨论。
李季:我报告的主题是关于水产养殖粪便处理的思路和相关技术进展。
针对各位老师的建议,会议组委会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
对于老师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比如调整分论坛的主题设置等,会议组委会回应:老师们提出的建议非常有价值。 我们会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一些调整。 其他好的建议,会务组将在下次年会上进一步完善!
及时的回复……也给了我们下次会议之前跟进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感谢各位召集人和老师接受我们的集中采访。 看完这篇丰富的追踪内容,你也回答了哥哥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一场会议总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而为什么每次大家都那么期待呢? 专家老师们的严谨和认真给了我们答案:只因他们对农业环境科学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用科学的力量保护农业环境
感谢各位专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