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熟梨新品种苏翠一号提早15天上市 亩收益
73 2024-01-30
中国日报,3 月 1 日。 3月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加强国家战略科技能力建设研讨会。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马友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围绕“种子、耕地、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农村发展”等国家重大专业,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大力支持农业着力打造“四个中心”“一个智库”,全面塑造中国农科院创新发展新优势。
成立65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始终坚守农业农村科研国家队阵地,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了超级稻、矮化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高产大豆、高产大豆等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动物。优质白菜、大同牦牛、高山美利奴羊、北京烤鸭、白羽肉鸡。 植物新品种。 通过品种推广推动迭代升级,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带动粮食单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亩产69公斤提高到近400公斤。 攻克了农作物高效种植、旱作节水、黄淮海中低产田改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机化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和设备。 系统建立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体系,为彻底消灭牛瘟、牛肺炎,有效控制猪瘟、禽流感、口蹄疫、马传贫困提供了有力支撑、非洲猪瘟等畜禽养殖风险防范和化解。
65年来,研究所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约6600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4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占农业领域高级别奖项的32%。 创立水稻、小麦品种光温响应特性理论; 首创世界首创矮化小麦配套育种方法、水稻“三系”配套育种方法; 率先完成了全球70%以上重要作物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并牵头完成了水稻、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等5种主要作物的基因组测序; 建立了系统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采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资源; 开展了全球首次区域范围内转基因作物靶标和非靶标害虫生态效应的长期监测和综合治理研究; 研究发现,蝗虫、粘虫、棉铃虫、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流行规律已经建立,建立了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创立了以核酸序列分析为核心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禽流感病毒的进化、跨物种感染和致病性分子机制,揭示口蹄疫病毒。 持续感染的机制。 吴孔明指出,一代代农业科学家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不忘科技报国、振兴农业为民的初心。 他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农业和农村地区。
吴孔明介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接管原农业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7个地区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和一批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 农业专业研究机构。 其中,成立于1949年4月的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 随后,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地区研究所和部分专业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 1956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 1957年3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宣布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农业科学研究进入了统一部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丁颖院长在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基本使命是根据国家农业生产计划、客观需要,组织领导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实践和世界农业科学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用新的科研成果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可以说,中国农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要、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吴孔明强调,建设“四中心一智库”是中国农科院作为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追求。 一是努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要坚持以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中的重大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问题为己任,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强化我们的优势和长处,弥补我们的短板和短板。 ,力争突破一批世界一流的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先的原创前沿技术、底盘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夯实农业强国建设的科技基础。 二是重点建设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要围绕主要农产品和富民兴村特色农产品稳定生产供应产业链,布局覆盖上中下游、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创新链,兼顾软科学和硬技术,按照创新创业要求打造“三创合一”一流创新团队,跨研究院所、跨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支撑研究和发展、集成创新、转移转化,加强科学、生产、技术和企业深度融合,提高科技供给质量,扩大科技供给数量。 三是着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中心。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和人才强院战略,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后备科技力量,建设壮大四大科研队伍研究、管理、支持、转化,营造识人才、爱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形成“四纵四横”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发展体系”。 四是着力建设全国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 我们要坚持开放办院,努力成为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战略骨干力量。 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治理,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开展重大任务,共同攻关,推动我国农业水平整体跨越科学和技术。 五是着力建设国家农业高端智库。 要汇聚一批高层次战略研究人才,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平台,不断增强战略咨询能力,引领和带动国家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战略研究、努力成为国家依托、国际知名的高端农业智库,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和科技进步提供科学咨询和决策参考。
会议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院的集中决策、组织动员、统筹协调职能,加强科技力量“一盘棋”部署和“一体化”建设。 “配置全院科技资源,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抓重大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系统创新、专业融合、集团化运作的创新格局,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整体竞争力,不断锻造不可替代的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农业高水平。 为科技自力更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