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

本站原创 2024-01-30 15:44:00

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

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

——充分发挥科协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0xx年以来,县科协积极宣传、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受到农民的欢迎。 科普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普为手段,重点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致富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重点探索建立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中,科普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近三年我县农业科技知识科普工作概况

一、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完善。 县科协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自愿互惠合作的原则,组织农村“土壤专家”、“田间人才”和科技示范户,建立相应的技术协会和研究会,不断加强加强农业技术协会管理,加强学会和科研管理,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开展科技下乡、农村夜校等活动。 三年来,我县共发展农业技术协会、研究会47个,会员3000余人;

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39场,举办技术培训班1160期,接受科技咨询12.5万人次,培训农民32.8万人次,其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4万余人, 174人获得晋升以改进种子和方法。 物品;

累计组织创建科普示范镇5个、科普示范村50个。 建成了柘溪库区渔业示范区、木子猪家禽养殖示范区、冷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万亩药材种植示范区。 科普示范基地58个。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科普示范工程的实施,发展了一个产业,带动了一批人,致富了群众。

一个农村地区。

2.农业技术推广创新。 县科协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入手,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 扩建升级全县科普网站,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和形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科技知识、了解科普动态。 三年来,编印《柑橘实用栽培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4万册,发放实用技术资料6万册(册)。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95名科技人员对茶叶、蔬菜、百合、玉竹等进行研究。 举办养猪、养鸡、养鱼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16期。 《科普大篷车》《科普世界》在电视台播出576小时。 新建科普长廊55条,总长2641延米。 免费农技发放 科普留言超过15万条。

3、扩大农业技术推广范围。 按照“纵到底、横到边”的原则,全县23个乡镇、村建立健全了科技协会。 科学技术副乡长兼任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517个行政村建立了科普网络,并在每个镇村配备了一名专业科普干部,将科协科普网络延伸至基层,培养了一支科普队伍。专兼职科普干部覆盖全县,形成科普工作的主力军。 全县已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128户,其中县级4763户、市级340户、省级25户。 冷石镇大桥水村省级科技示范户胡敏敏创办了绿色种养基地,已形成无公害蔬菜水果35个品种、瘦肉型猪480头、鱼类1.5万头、 7000只鸡、鸭。 年产值300万元。

四、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着。 依托活跃在农业第一线的科技服务队伍,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市场信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而缩短了农民与专家的距离,加强了关系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福利。 例如,夏旭平创办的安化县柑橘协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开会、科技领先、强化服务”的宗旨。 按照“公司+基地+

“农家”运营模式已吸引会员3866人,开创了依靠科学管理、协同服务、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连接千家万户、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协会拥有固定资产250万元,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连接柑橘基地18个,占地12000亩。 三年来,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为柑农增收1800万元以上。 生产的“阿香”牌柑橘畅销东北、华北、新疆等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例如,梅城镇猫田铺村青年农民李建国建立了山鸡科普示范基地,年产值120万元以上。 在基地影响下,梅城镇梅城养殖业蓬勃发展,带动周边22个乡镇350余户专业户从事野鸡养殖。 如今,饲养山鸡已成为梅城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制约我县农村科普工作深入发展的几个因素

1、对农村科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领导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技意识不够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对于科普和科协工作,“说的重要,做的次要,忙的时候没必要”。 有些地方,科普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 重经济、轻科普的现象普遍存在。 没有支持科普工作的具体行动,科普工作没有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科普工作考核没有奖惩措施;

没有专门进行科普研究。

2、农村科普投入不足,科普硬件设施缺乏。 各乡镇科协科普专项经费尚未落实到位,科普阵地建设滞后。 有些地方没有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 乡镇图书馆(室)科普图书数量不多、不全,有的地方缺乏固定的科普培训场所和教材。 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普设施、场所和手段,农村科普教育活动不能经常开展,难以形成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

三、关于加强我县农村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 农村科普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方式;

要加强对农村各级基层干部的科普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农村科普工作应纳入地区、部门“十二五”规划。 在人员安排、队伍建设、经费、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农村科普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树立科学农村科普工作新理念。 农村科普工作要以广大农村为基础,以全体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对象。 农村科普人员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做一滴水,而不是一滴油(必须融入广大农民群众,而不是一滴油)。只是表面浮在上面);

要坚持“三走”——走出去(走出科协,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系统工程)、下去(深入基层,输送实用农业技术)深入开展经常性、广泛性、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教育活动,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让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农业实用技术走进农民头脑,让科普工作在农村扎根)。

3.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网络。 科普网络是科普工作的载体。要高度重视农村科普网络建设,加强各乡镇科普组织建设,引导和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形成以县科协为枢纽、乡镇科普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农村科普网络。 并发挥农村科普网络作用

整体表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加强农村科普投入。 科普工作是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惠民工程;

这是一项范围广泛且高度相关的工作。 它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需要依靠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多方联动。

针对当前科普任务大、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真正满足国家科普示范县要求,确保广大群众科学素养逐步提高。建议县人民政府按照文件规定追加安排科普经费,切实保障科协不断拓展科普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提高基层科普水平科普服务能力,努力把我县科普工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上一篇:农民日报有关农管乱象的新闻大多是谣言执法人
下一篇:白玉兰珍藏公益课程农业科普亲子实践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