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调研作科所抗旱玉米研
56 2024-01-22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刚 图/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2年广州市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已揭晓。 5月30日上午,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的广州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节主会场活动在四楼报告厅举行广州青少年科技馆。
钟南山院士也发来贺信,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他向广州全体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事件,勇于创新,持之以恒。 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需求,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把握大势,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坚守初心,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新活力“四个创新、卓著成效”贡献力量,欢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召开,以丰富的创新成果回报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据记者了解,包括刘焕斌院士在内的2022年广州市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 有的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壳”领域,攻克科技难题,勇敢攀登阶梯。 科学的巅峰; 有的积极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第一线,全心全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的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用科技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 有的扎根基层,在田间地头写论文;有的扎根基层,在田间地头写论文; 有的积极参与科普,为青少年点亮科学梦想……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创新奉献的责任担当,践行报国为民的心声。 他们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展示了广州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良好的精神面貌。
2022年广州2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简介
刘焕斌:老吉福利创新创业引领造纸智能制造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博伊特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专注科学研究,为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年近八十高龄创办的博伊特科技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突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即使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仍然热情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 他不仅担任广东省科普讲座团组长,每年还坚持做科普、励志报告,支持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李建武:草下纳凉梦想的传承者
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
李建武是一位喜欢下地干活的85后。 他与袁隆平院士一起从事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及生理生态研究10余年。 是国家第四期、第五期项目——超级稻研究的主要执行负责人。 他是广东省首次突破大面积亩产3000公斤双季稻基地的技术指导,并多次打破杂交水稻亩产记录。 做出了贡献。 为了攻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难题,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种植了水稻。 作为一名农业科普主播,李建武拥有45.2万粉丝,近800万点赞。 他积极推广水稻种植技术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张斌:深耕传感器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壁垒
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张斌,80后民营企业家,MEMS特色半导体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在国际技术封锁和国内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于2020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条6英寸MEMS半导体智能传感器芯片生产线; 2021年启动包括8英寸MEMS在内的生产线,建设区域内最大的传感器芯片量产线和快速验证线产业集群。 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多种呼吸机传感器,解决我国呼吸机关键部件“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张喜宝:医疗为人民改写患者生活
广州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
张喜宝一直奋战在临床和防治工作第一线,发现并报道了全国首例“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以及首例“变异综合征”和“遗传性残缺角皮病”在中国南方。 他救治了我国首例KID综合征患者,他成功的治疗方案彻底改写了患者的人生轨迹。 其用视黄酸治疗严重遗传性角化皮肤病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教科书《小儿皮肤病学》收录并引用。
杨钦:十年努力,填补最新溶栓药物空白
石药明福乐药业(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制药工程师(教授级)
杨勤,高级制药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新药的研发。 经过努力,他成功研发出国际最新一代新型溶栓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脑梗塞的溶栓治疗。 该药物将在中国首次上市,填补了该类溶栓药物在脑梗塞适应症方面的全球空白,对于降低我国脑梗塞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蔡彦鹏:致力于水环境保护的领军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发展规划部主任
蔡彦鹏的研究方向为流域水环境与水生生态。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青、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项。 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加拿大国家基金会资助的重要项目20余项。 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顶级综合期刊及主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他和他的团队一起从无到有,建设了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并将其打造成大湾区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和人才聚集中心。
于光平:聚焦产业智能化,致力于成果转化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
余光平多年来深耕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互联网领域,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问题,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带领团队服务国内外30余家企业,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接企业委托项目近百个,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
李锋:准确描绘Delta变型完整传动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峰从事病毒性疾病研究20年。 留学归来后,他选择到传染病一线医院开展研究工作。 他建立了独特的支持多种病毒感染的模型平台,完成了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肝炎项目的结果分析,并提出了干扰素可以治愈乙型肝炎的理论假设,为公众带来了福祉。 乙型肝炎患者。 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积极投身产学研,及时参与临床特点总结,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重要文章,参与多项科技攻关项目。
刘晓初: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创新智能灌溉装备
广州大学威尼斯人院长、教授
刘晓初担任广州大学绿色加工与智能灌溉装备研究中心、广东省强化磨削微纳加工研究中心、广东省太阳能智能灌溉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五个中心主任。 他在金属材料强化改性磨削、光伏智能灌溉、高性能轴承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开创了新方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系统创新,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在支撑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走在了前列。高铁、航空航天。 对灌溉设备的制造和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孔繁江:解密大豆基因,保障种业安全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分子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孔繁江的研究方向是大豆分子遗传学与分子育种。 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大豆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作为负责人,组织广州市生物工程重点学科建设。 获批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取得一系列成果。 突破性的重要进展和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冯俊熙:草根科普的坚守者
广州市南沙大港中学教学办公室副主任、高级教师
冯俊熙兼职开展科普活动23年,作为科普志愿者,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 负责市科普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州免费科普旅游等项目的运营服务。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兼顾科普活动和读书活动的推广,为周边中小学和乡镇带来优质资源,扩大受众群体。 辅导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得省级奖2项、市级奖4项、区级奖6项,为南沙区评选2021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单位做出了贡献。
廖卫平:攀登癫痫科学高峰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神经致病基因与通道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卫平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癫痫病专家。 从事癫痫临床和基础研究30余年,长期致力于癫痫的分子分型和精准诊治。 他在癫痫研究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工作,提出了基因数量依赖理论,并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发现了10多个新的癫痫致病基因,为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癫痫症。 他首次提出“基因致病潜能评估方法及指南”,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指导。 他建立的2万个基因致病潜力评估网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基因与人类疾病信息数据库。 他建立的钠通道1A基因突变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该领域最完整的数据库,为推动我国及国际抗癫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袁峰:为智慧城市打造大脑和神经
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袁峰从0到1孕育了广州软件学院,11年间,组建了一支由国家级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南沙区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团队。 最初的3人团队现已发展到400多人,成功孵化了6家高新技术企业。 他不断务实创新,专注于智慧城市领域。 他带领团队历时三年开发防疫系统,开发了南沙核酸图谱等功能。 在潜心科研的同时,推进产学研路径,打造“1+N”平台,让科研成果惠及大众、造福人民。
杨惠君:智慧养鱼技术促进渔业发展
广东诚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慧君从事水产技术研究、推广和服务工作三十年。 为有效解决规模化水产养殖“人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在国内率先引入数字化渔业理念和技术,与团队自主研发智能养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软件,集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规模化养殖的行业突破和升级。 他热爱并专注于水产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为推动水产业进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黄兆胜:奋战在一线的青年科学园丁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教师,专业技术8级
黄兆胜在越秀区少年宫从事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教育经验。 秉承普及、提高的教育理念,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俱进,圆满完成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关项目。 他注重科技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 他坚持举办青少年帆船模型比赛等竞赛,为越秀区培养了一批热爱科学的优秀科技师生,培养了省、市、区科技航模骨干教师。 辅导150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我爱祖国海域”航海模型教育大赛,荣获近20枚金牌。
贾林:构建区域医疗体系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行为胃肠病学新理念,开创了治疗癔病的高效、低成本小剂量阿米替林疗法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并撰写了《中国多学科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癔球症的治疗”。
为解决南沙新区顶级医疗服务匮乏的缺口,贾林及其家人扎根南沙十几年,高品质建设南沙中心医院,打造了高水平、全方位的南沙中心医院。专科体系,实现“大病不出区、大病高水平救治”的目标。 2010年,他率领广东省医疗队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并担任专家组临时党支部书记。 他所带领的队伍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在抗击COVID-19的斗争中,他携手全市八家医院,担负起广州市COVID-19康复病房的管理责任,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事故”的目标,被授予“广州市抗击COVID-19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尹良红:自主创新打破进口血透机垄断
广州恩德斯医疗用品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董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尹良红打破了进口血液透析机的长期垄断,带领研发团队开发国产血液透析机,迫使进口机价格下降。 他还自主研发了透析器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通过出口创汇。
贾金平:保护孕产妇健康 推动高危妊娠管理创新
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湖中医院)妇产科主任
贾金平发挥区级重症妇幼保健中心在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中的枢纽作用,有效避免延误,控制和降低二胎后急剧上升的孕产妇死亡率,改善产科质量、临床研究课题均获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批准。 她领导的产科承担了花都区孕妇免费接生项目,被评为“花都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领导的贾金平高危妊娠动态管理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州办事处女职工创新工作、广州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广东省妇幼保健专业、广州市妇幼保健特色专业分娩保健。
吴彦洲:扎根基层致力推广农业科技
广州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吴彦洲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有24年。 他每年平均在乡村、田间度过200多天,指导200万亩以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准确率和预防效果保证在96%以上,有效为农作物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道防线。 坚持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参与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要求的技术标准和导则的制定,主持修订了多个地方技术标准文件,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农业生产。 参加各类新农民培训项目60余个,授课时间200余小时,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水平。
蔡卓平:致力于服务生态学术和科普
广州市生态学会秘书长、副主编
蔡卓平推动学会生态科普校园行、生态科普乡村行。 坚持办刊学术期刊《生态科学》,显着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生态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担任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努力为学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他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模范带头作用,将生态科技送入农村,为服务“三农”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更多新闻请关注羊城派.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