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68 2024-01-21
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的提升,也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积极有效推进农村科普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主要区县科普组织构成、科普主体参与情况、科普内容、科普方式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村科普现状。陕西省科普工作,探索陕西省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战略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陕西农村科普工作现状
1.1 重点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
渭南市临渭区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依托临渭区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学优势,不断创新培养机制,提高培养实效。 以“职业农民培育+电商服务”、“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示范”、“职业农民培育+合作社+贫困户”、“职业农民+产业服务”、“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 “职业农民+网络直播”等模式,引领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脱贫、引领产业发展。2019年,临渭区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90人,认定初级职业农民342人极大提升了特色现代农业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劳动力保障。
1.2加大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力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科协将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对接贫困劳动力创业意愿,积极引导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训。 2019年,全县共举办就业技能培训47期,培训1929人次; 开展母婴护理特殊能力评估20项,950人通过评估并取得专业证书,为实现技能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海上青焙坊创业培训14期570人次; 开展各类种植、养殖、修脚、家纺布生产等15期就业扶贫培训760人次,发放培训补贴42.48万元,实现涉农就业530余人,农民劳动技能大大提高。 ,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
1.3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增强农民科学意识
富平县科协把加强对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作为工作重点,大力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2019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85期,培训贫困户和农户15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入户指导1200余户,张贴技术了解卡1000余张; 及8个电视台宣传节目。 依托省钉钉集团、陕西农业、富平农业、富平对外宣传微信平台、富平电视台,发布各类图片信息200余条; 全县显着位置写有45面墙式宣传标语。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提高了农民科技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1.4 全面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幸福生活指数
富平县科协把全民健康教育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农民详细普及健康知识。 2019年,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举办知识讲座2922场次,受益人数102653人次; 利用结核病防治日等各类宣传日,组织相关单位开展14场公共卫生咨询宣传活动。 印发各类公共卫生咨询和宣传活动。 宣传资料超过18种,超过1,234,215份; 123种音视频播放2200次、9620小时; 更换了41,547期图文并茂的公告栏。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还通过微信公众号、QQ、电视节目、音视频广播等积极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大力普及,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当前陕西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科普工作成效较低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科学知识匮乏、理性思维能力弱,农村科普工作成效不高。 农村地区仍然是各种恶性事件和迷信活动猖獗的地方。 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生活灾害的能力还很低。 农民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本项目组于2019年8月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渭南市临渭区的科普传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样本平均年龄为46岁,男女比例为2:3,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层次比例为5:3:2。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 问卷回复率为65%。 以斯廷根镇为例,约40%的农民从未听说过“科普”一词,认知结构中不存在科普概念。 他们吸收和掌握的科普信息和技能非常有限。
2.2 农村科普工作存在重科学、轻常识的误区
在各级政府和科协开展的农村科普工作中,由于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缺乏有效反馈和有机互动,导致传播者不了解受众的接受需求,受众对传播者的知识产生抵触情绪。输液。 这种信息需求的不平等往往使得农村科普工作流于形式化和肤浅化。 受大众科学观念影响,农村科普工作者不仅不重视,还认为农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生活常识和生产经验是无知的、错误的。 他们忽视了这种代代相传积累的生活常识和生产经验早已成为他们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因此,农村科普工作要在尊重常识的基础上,用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常识性知识,探索和构建与农民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农村科学文化。
2.3 农村科普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调查发现,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主要依靠科技志愿者和专家工作站。 工作主要围绕“科技之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开展。 例如,2019年“全国科普日”,富平县举办科普惠民活动期间,仅农业农村工作局就开展了种植业、养殖业等12场农业技术培训,培训了10余人次。 600户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 至于日常科普,由于经费、体制等原因,我们主要依靠科协和乡镇农办发布的信息。 由于基层科协工作人员大多兼职,工作线索多,职责未落实,无法及时掌握基层群众的科技需求。 因此,农村科普推广呈现出短期性、运动性的特点。
三、做好陕西农村科普工作的对策
3.1 建立多主体一体化联动科普机制
构建合理科学的农村科普组织体系,优化整合农村科普资源,调动各部门、社会组织和各类人员积极参与农村科普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农村科普工作队伍。 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农民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审美偏好等,有计划地筛选科普资源和科普信息,制定长期科普工作计划; 通过对各类科普主体进行访谈,以口头报告、论文宣传、平台推送、主题宣传片、主题宣传活动、展板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研究,构建融会贯通的科普新机制。多个主题并有效地将它们联系起来。
3.2 探索人文科普新途径
科普工作是促进科学造福人民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自媒体平台、移动终端、网络电视等发送的科普信息进行分析,探索人文科普新路径。 人文科普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它应该是沉默的、微妙的、流行的。 各地科普工作队要深入农村基层,进村入户,通过实地调研,有效探索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地情况的科普机制、科普资源、科普机制。文化、民俗、不同人群的接受心理。 科普形式真正体现了科普工作的人文关怀。
3.3 构建中国特色农村科普文化
农村科普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教育引导、实践锻炼、制度建设”。保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精神文化产品创造、创造、生产和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重要结论不仅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特色农村科普文化建设要与大众文化相衔接。一方面,积极运用大众传媒一方面,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灌输策略,在充分了解农民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欣赏习惯、审美偏好,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的认知结构和文化心理,使乡村科学文化建设与大众化发展深度契合。文化。
□王彩虹,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