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种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在京露脸 哥伦布未料玉

本站原创 2024-01-20 03:57:00

科技日报 2005年9月1日讯 哥伦布做梦也没想到,玉米比他想在中美洲找到的香料或黄金更有价值,他也无从知道玉米的栽培历史已有8000多年。如果他知道被他认为是不开化的人类所驯化和培育的这种植物比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力都要高得多的话,他也许会无地自容。事实上,玉米已影响到全世界人类的方方面面,包括用作食物、饲料、医药和工业原料,让我们真切地感到玉米已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健康安全、农民增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8月26日,千余种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出现在北京的全国玉米优异种质资源现场展示会上。来自农业部、科技部的主管领导和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共100余人齐聚中国农业科学院,就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分发服务新模式进行讨论和探索。这次会议,试图通过建设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展示交流基地,扩大利用范围,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为育种家和基础研究人员提供种质和信息服务。

专家说,由于玉米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高的生产力,在玉米引入到欧洲后迅速向其他洲传播。16世纪上半叶,玉米传入我国。经过我国人民近500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也成为我国目前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正是通过广大农民的辛勤培育和劳作,在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品种,糯玉米就是首先在我国发现的。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涉足玉米育种领域,特别是60年代广泛利用玉米杂交种技术,培育了大量自交系亲本和杂交种,使我国玉米的产量有了飞速提升。

近20多年来,在科技部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全国大协作下,目前国家种质库已收集和保存了近13000份地方品种,约5000份自交系和育种群体,其中少部分来自国外。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广泛的鉴定评价,并利用优异资源进行了种质改良,获得了一大批有突出特点的特异种质和创新种质。然而,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利用效率还不高。如何大幅度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变以前的被动服务为未来的主动服务,已成为我国种质资源工作者近年来一直讨论和探索的中心话题。

通过田间的现场考察和评价,来自不同生态区的育种科技人员在本次会上,提交了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材料清单。与会专家认为,进行优异资源的展示是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新途径,今后应多应用这种模式,并且应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展示。

    来源:科技日报 2005年9月1日 10版



上一篇:北京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下一篇:就在这几天山东农业大学申请主办象山科学大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