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召开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88 2024-01-19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夏粮全面开镰之时,各地不断传来好消息,小麦有望继续获得好收成。在中国农科院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了科技支撑夺夏粮丰收专项行动,作科所抽调26名专家下沉一线,8名专家加入院顾问专家组,为“夺夏粮丰收”付出辛勤汗水。
精心组织 加强指导
去年入秋以来,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冀鲁豫晋陕5省受秋汛影响,1.1亿亩小麦比往年正常情况晚播至少半个月以上,小麦苗情复杂、长势偏弱,夺取夏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任务艰巨。根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和院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在院成果转化局牵头下,作科所等18个院属研究所,组成11个专家组、30个科技小分队,分赴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湖北、甘肃、安徽、四川、新疆等11个小麦主产省区开展夺夏粮丰收工作。
作为中国农科院小麦研究的主要力量,作科所抽调精锐力量为院一线科技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作科所钱前所长任中国农科院顾问专家组组长,刘录祥副所长任执行组长,李立会、何中虎、周阳、常旭虹、李少昆、吴存祥等6位专家作为顾问专家组成员。顾问专家组及时对下沉一线的专家实地调研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指导。科技服务抓住小麦全生育期,特别是早春田管关键时期,协助地方管理部门和种植主体解决夏粮生产中面临的困难,全力以赴促进苗情转化,为夺取夏粮小麦丰收打下了基础。
深入一线 研判苗情
针对各地小麦苗情复杂的特点,专家组一连数十天扎根田间地头,考察小麦苗情,走访种植大户,现场排忧解难。通过现场指导、田间课堂、云端讲座等培训方式,指导落实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措施,促进苗情转化。与当地农技指导人员建立联系,实时掌握生产情况,解决小麦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专家组还深入农资类生产企业,调研物资生产及销售情况。走访市县镇各级农资经销商,了解当前化肥、农药和机械储备情况,并对销售和技术人员如何开展科学施肥、施药进行了技术培训。
专家组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各乡镇主要领导、村主要干部、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等召开小麦苗情调研与督导会,共同协商技术方案、布置督导问题反馈,加强对各级农资经营者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督促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不漏一户一田,保障夏粮丰收。
因苗制宜 科学施策
本着“多产一斤是一斤”的信念,专家组针对不同苗情提出了“因时因地因苗、分期分类管理”策略。在河北景县,毛新国研究员带领的科技小分队深入志清、秋实、兴丰等种植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晚播三类苗占比高,苗情整体偏弱、群体小、个体差的特点,提出了“在起身期前期和拔节期结合浇水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同时施用适量磷酸二铵,促根生长”的技术措施。
在山东聊城,李从锋副研究员带领的科技小分队先后深入东昌府区、临清市等8个市区县,与当地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进行深入交流,针对苗情复杂,三类苗占比达30.4%的特点,提出了“重点抓好三类苗春管,及时浅锄轻划,破除板结,增温透气;返青期在春生1-2叶露尖时,随水亩追施尿素6-8公斤;拔节期随水亩追施尿素7-10公斤;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关注茎基腐病、纹枯病、地下害虫”的技术措施。
在河南洛阳、平顶山,张勇研究员带领的科技小分队先后深入孟津、偃师等10个市区县24个乡镇38个行政村,与30多个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交流座谈,针对部分晚播小麦苗小、苗弱、群体小和根少、根浅、长势弱的现象,提出了“长势较弱的三类苗,及时合理使用早追肥和早划锄;生长正常田块,适当推迟返青后的施肥和灌水时间;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适度”的分类管理措施。
在江苏兴化,肖永贵副研究员带领的科技小分队联合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在田间地头对种植大户、农资经销人员等50余人做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从合理播种、优化施肥、无人机植保、机械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并发放了技术指导手册、图谱管理月历和航空植保图书等资料。在宿迁和连云港,通过田间课堂指导种植大户、农户落实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培训现场安排了问答环节,种田大户和服务组织踊跃提问,农科院专家一一进行了解答。
在陕西渭南市,常旭虹研究员带领的科技小分队,对临渭区2个乡镇4个行政村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指导生产经营主体、示范户和麦农做好当前田间管理。科技小分队还与一位80多岁的老农民、一位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型职业农民两位“80后”麦农,就未来谁来种粮、怎么种才能确保粮食安全等问题深入交流,科技小分队深受启发,从中思考着自己的科研选题。科研最大的价值最终是服务于生产实践,我所科研专家们在实践中思考,勇做源头创新的“挖井人”。
目前,夺夏粮小麦丰收专项行动进入收获关键期,“夏粮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作科所将继续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紧抓每个环节,落实每项措施,全力以赴保夏粮丰收,奠定全年粮食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