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静参加中国农科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
157 2024-01-19
个人简介:熊萍萍,中共党员,贵州遵义人,水稻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学习期间,我与导师在《植物学报》(中科院一区顶)上合作发表了一篇封面论文,被该杂志科学编辑评价为“又一篇花粉发育之谜》,参与发表SCl论文三篇(均为地区顶级期刊)。 担任水稻研究所2020级研究生团书记,多次参加残奥会等志愿服务活动。 荣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热爱稻米,培育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本科时的她看到了东北广阔的三江平原,祖国的粮仓,深受震撼,于是大三时她选择加入水稻研究组,对水稻有了初步的了解。 虽然她知道学农事很辛苦,但脑海中一望无际的粮田和微风吹起的金色稻浪给了她前进的力量。 因此,她选择在四川农业水稻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她面临着新的方向和新的研究课题。 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她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吸收科研经验和智慧,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合理安排科研任务。 从田间到实验室,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开展科学研究。
怀揣梦想,潜心研究
水稻的生长离不开夏田的滋养。 每年4月到10月,稻田人总是往返于田间和实验室之间,从稻种发芽到生根发芽,从碧绿的田野到金黄的稻谷。 每年的这几天,她扎根田间,结合田间样本和生化实验,进一步探索水稻育种的奥秘。 但并不是每一次现场实验都是一帆风顺的。 再加上烈日炎炎,偶尔下大雨,实验材料就会被消灭,实验又得从头开始。 汗水与雨水的融合让她明白,我们手中握着的大米来之不易,大米研究要深入开展。 她的汗水和专注让她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进一步的收获。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雄性发育。 她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雄性育性关键基因AMD1,该基因可以作为转录调节蛋白,通过与转录因子TDR相互作用,直接激活下游孢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水稻的雄性育性关键基因AMD1的调控。 花粉发育中的分子网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水稻育性调控网络,而且为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和种质资源。 部分研究数据于2022年9月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顶级地区期刊《植物杂志》上。该期刊的科学编辑GKKirschner在该文章的研究亮点中评价其为“花粉发育之谜的又一块” 。 同时,他还参与在植物学第一领域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3篇,为水稻遗传资源的探索和探索做出了贡献。
实践与实践知识
在努力科研的同时,她也珍惜每一次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入学之初,他积极参与水稻研究所2020届研究生团书记选举,并担任水稻研究所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 在此期间,她开展集体班级学习和推荐优秀候选人入党等活动,积极为同学服务,带领大家向党组织靠拢。 这些任务增强了她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学术月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了更多与优秀同学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很荣幸为社区防疫和残奥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奉献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这些经历让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调整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态,让她放松下来,走得更远。 。
虽然这段旅程并不一帆风顺,但她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用生活中的乐趣来调整自己。 她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每一次低谷都是新的起点。 研究生的忙碌而紧凑的生活让她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路途漫长,但只有奋斗。 在她的身上,始终体现着专注、坚忍、奋进的优秀品质,以及深深的虔诚、信任和责任感。 生活和挑战是无法逃避的。 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能发现贫瘠土地上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