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廉江将建设农业科普楼
171 2024-01-17
文章编号:1001-8611(2015)02-0055-04 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管理初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为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北京100081)关键词:农业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管理现状,指出了我国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时期科研实验基地的管理模式优化进行了探讨,从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扩大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的对策。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发展的功能定位,为了使农业科研实验基地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科研实验基地; 管理模式; 服务; 功能定位以农业科研基地《作物科学》为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的现状,指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优化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探讨了农业科研基地的对策。 拓展功能定位农业科研基地指出最好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科研基地; 管理模式; 服务; 功能定位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30 作者简介:石蕾(1984-),女,农艺师。
主要研究方向:科研试验基地管理。 李克敏是本文的通讯作者。 农业科技管理 管理 农业科技 第34卷,2015年4月2日 《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报告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科研院所。 因此,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必须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摇篮和展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窗口。 10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将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更好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取得成绩后,我国农业科研院所不断加强科研实验基地建设。 建设,使内涵不断丰富、结构不断优化、功能不断拓展,创建了一大批农业科研实验基地,成效显着。
例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植物科学基地占地约32公顷;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占地约383公顷,总投资约12亿元。 是一座具有“科普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现代科技园区; 上海庄兴综合实验站,占地约149.3 hm,总投资约10亿元。 该站不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基地,也是一个科技创新研究院。 平台。 然而,随着我国高标准、大型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的快速建设和发展,进驻基地的科研院所、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数量日益增多,也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开展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管理十分必要。 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 1.1 实验基地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所”)于2003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通过对研究所育种研究部分进行战略重组而建立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研究机构。 运筹所实验基地是运筹所所属处级单位。 成立以来,在原有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站(站)体系。 试验支撑能力大幅提升,成为运行研究所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 科学技术研究院实验基地主要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大基因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实验种植任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包括高产、优质、多抗粮食作物良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农作物原种及原种繁殖任务;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性状鉴定等) 、品种检疫工作等),还承担国家区域试验和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等工作。
目前,试验基地直接管理7个试验站(研究所本部、北京昌平、北京顺义、河北廊坊、海南崖城、河南新乡、吉林公主岭),总用地面积约288.8 hm,网房一间占地面积31073平方米,晒场面积15500平方米,工作、生活建筑面积12496平方米。 试验基地已配备动力农机具142台(含进口、国产农机具),基本满足试验基地机械化耕作和收获作业的需要。 2003年至2013年,研究所实验基地承担院内外实验种植任务的领域和服务课题逐年增加(见图1、图2)。 试验基地现有员工60余人,基地领导班子由主任1人、副主任2人组成。 每个考站由一名站长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组成,负责考站的现场考试、设备机械、食堂住宿等管理工作。 1.2 试验基地管理与建设 运营院试验基地的基地职能定位于管理和服务,以服务为重点。 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双服务”服务理念为宗旨,即为科研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 组建了高水平的基地管理团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了管理服务机制,为试验基地的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 1)明确管理模式,提升基地服务能力。 研究所试验基地成立后,将实行基地办公室和试验站两级管理模式。 各试验站根据自身区域发展特点,成立试验站管理小组,包括试验站站长、现场试验管理员、农机管理员以及后勤和生活管理人员。 会员等
每个岗位都有专人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考核制度,为试验基地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制定试验基地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研究所实验基地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基地工作规范开展。 每年年初汇总土地利用规划,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课题实验。 日常现场测试管理工作采用承包制进行管理,各站根据地区人力成本和项目工作量的差异进行调整。 制定农业机械管理制度,规范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制定宿舍、食堂管理制度,为基地科技人员的食宿提供保障; 制定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物资采购、储存和使用登记制度。 避免材料的重复采购,确保材料的安全有效使用。 财务管理采用预算管理模式,严格执行试行成本收费制度。 3)逐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研究院实验基地通过更新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修建农田道路、修缮水利电力设施,特别是引进进口农机设备,极大降低了田间管理的人力成本,改善了农田经营环境。社区播种机和收割机。 机器的使用提高了播种和收获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试验基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通过2003年至2040年保持50100 150 200 250 300 2003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3种植面积50100 150 200 250 30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003年种植面积采取此类措施如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3 2003年至2013年科目数 科学技术研究院实验基地种植面积 50100 150 200 250 300 2003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3 厂房2040 年面积 60 80 100 120 1 40 160 2003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3 当年课题数 2003年至2013年,研究所实验基地服务课题数34个。农业科技管理56个。保持农田地力。
各实验站建立气象观测系统,及时整理分析气象数据并上传运行机构网站,数据开放共享。 1.3 试验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的工作内容和基地功能不断变化和拓展。 此外,我国农业实验基地的发展长期受到“重建设、轻管理”的影响,影响了实验基地的功能发挥。 对定位、软环境建设和投入重视不够,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管理明显滞后于基地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试验基地也不例外。 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当今试验基地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滞后于日益增长的科研和教学需求。 与此同时,实验基地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低,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兼具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制约农业科研实验发展的瓶颈。基地。 2)解决思路。 一是强化精细化管理、系统化管理。 一是制定完善、系统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 在现有试验基地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田间试验管理体系、农机管理体系和物流寿命管理体系等资源有效配置的管理机制。 最大化各试验站土地利用率,合理布局土地,优化土壤肥力; 提高农机作业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优化公共基础设施设备共享机制,形成实验基地管理者和科研团队科技人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制约,实现两者共同发展、共管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并引入信息管理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科研实验基地的管理水平是解决当前基地管理滞后的重要途径。 将试验基地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业机械使用、维修、保养档案,采用电子仓库物资管理登记系统,安装农田电力监控设备并实时灌溉设施等监控设备,以便于实施年检,核对日、月、年度能源消耗量及预算预算。 同时,在农业植保、农业气象、农业种植等方面大胆尝试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进一步提高田间试验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最后,实行试验基地分级管理机制。 农业试验基地管理涉及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田间试验管理、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