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科学前沿进展李国田 教授基因编辑基因驯化
131 2024-01-17
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和粮食主产区。 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尤为重要。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统筹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国,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一、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了总体方案和总体部署。 遵循一般准则。 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 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河南必须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大省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指导我们坚定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社会发展,稳定国家农业基本基础。 为市场做出贡献。
粮食生产连续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先安排粮食生产耕地资源,实施“非农”“非粮”耕地专项整治,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34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 。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完成7580万亩。 面对2021年特大洪涝灾害,灾后全力恢复农业生产。 全年粮食产量仍达到1308.8亿公斤,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亿公斤以上。 推进蔬菜主产县绿色优质高效建设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产量7428万吨。 稳定生猪产能,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量居全国第一,外来生猪及猪肉当量2758万头。 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1年新建肉牛养殖场78个,存栏500头以上。优化禽业发展,2021年禽肉销售11.2亿只,鸡蛋产量达到446万只吨。
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扩大。 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农村组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挂牌,5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县已被删除。 严格落实“四不”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受影响群众进行帮扶救助,守住防止大规模返贫底线。 开展农民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每个贫困县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帮扶面广的主导产业。 72%的贫困户与新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动机制。 到2021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4499元,增长1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食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农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57.8%。 围绕面、肉、油、奶、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升级、增值链延伸、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 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9.1%。 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部分领域养殖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种业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创建了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园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主要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1%。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创建30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村住房建设、风格管控。 实施城乡交通、供水保障等一体化行动,实施县域城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 所有行政村均已通公路、通公交车,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3.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1.8%和82%,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图为2022年2月9日,河南省孟州市浣宫镇辖区黄河河畔,数万亩高标准农田呈现出方圆田野、一派田园风光的现代农业美景。道路网、成排的树木和相连的运河。要求图片/摄影的白电平
乡村治理能力显着提升,乡村社会保持稳定。 村“两委”选举高质量推进,“一并肩”占99.73%。 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4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10.4个百分点。 “四讨论、两公开”工作方式不断深化。 98%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95%的村庄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99%的村庄建立了民主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 “零信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全省平安镇(街道)、村(社区)比例保持在80个以上%。 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推动风尚转变结合起来,建成新时代文明修炼中心154个、修炼所2221个、修炼站32734个。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试点将有序再延长30年。 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稳妥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74.2%的村有集体经营性收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继续推进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供销社“三合一”综合合作改革试点。
河南省“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民收入与全国差距较大。 农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基层治理存在薄弱环节。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尽快弥补发展短板。
二、牢牢把“三农”放在新征程的首要位置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础是应对形势、开启新局面的‘压舱石’;民族要振兴,乡村必须振兴;脱贫攻坚胜利后,乡村振兴必须全面推进。” “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落实“科技粮”,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主动把握历史,深刻认识“三农”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眼光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只有深刻认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我们党成立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农民带头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启动和实施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做出了关键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 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做好“三农”工作的智慧和力量,牢牢掌握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图为2021年4月16日,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童寨铺镇,农民利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确保增产增收。崔提供 供图裴琳/河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从两个大局出发,深刻认识“三农”的首要任务。 当前,百年变局、百年疫情交织。 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显着增加。 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 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凸显。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单纯依靠进口食品来解决粮食问题是不可靠的。 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还要看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农业农村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可挖掘的市场、可激发的动力。 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保供给、保安全、振兴流通的基础支撑作用,坚决稳住“三农”基本市场,确保稳定稳定农业增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安定安宁。
从实现“两个保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三农”的重中之重。 确保现代化河南高质量建设、确保河南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要求的具体行动。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 河南省每年向外省调运原粮和成品粮等量超过600亿公斤。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是必须坚定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 同时,河南有45000多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4304万。 建设现代化河南,主要着力点在“三农”,潜力和空间也在“三农”。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裕,为“两个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三、聚焦主要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发展阶段,扎实做好河南“三农”工作,必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重大问题、关键环节、重点任务,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肩负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展现新成效。 要坚持党政共担、齐抓共管,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公斤以上。 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巩固“非农”“非粮”耕地专项整治成果。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分类分区域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息补偿和正向激励机制,让农民种粮有所得、主产区不吃亏。 加快构建多层次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展现种业转型中的新责任。 开展农林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建立政府引导的现代种业基金,整合重组种业集团,培育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郑州与新疆一体化发展为动力,规划打造“中原农谷”。 围绕主要粮油作物、畜禽、果蔬等,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卡点”技术。
确保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 抓住机遇,对国家后评价反馈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认真查漏补缺,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搬迁安置的优惠支持力度地区。 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推动产业升级。 支持为脱贫人员创造更多就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健全挂钩农民、引导农民的机制,带动脱贫户和小农户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循环。 以“一证一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实施农民高素质培育计划,力争全年完成持证培训50万人次。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2022年3月6日,游客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龙岗湾智慧农业园空中草莓馆参观。人物图 苗育才/摄
努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 坚持绿色农业、品质农业、品牌强,推动农业由生产向经营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以调结构、优品种、提质量为重点,推进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深化产业链、价值“三链”同构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建设,打造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 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医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
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新进展。 加快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2个专项规划,推动今年各项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为确保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三年内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加快受损房屋重建,推进集中安置工程建设,年底前实现搬迁,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完成主汛期前受洪毁水利工程抢修任务,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制定特大洪水应对预案,建立专项应急避险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确保能当灾难发生时,能够有效、高效地做出反应。
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延长30年试点。 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信托等方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 做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县、镇、村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总体布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村庄规划。 要坚决防止强行整合村庄混居,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保护,更好体现中原地方特色,留住“家乡河南”的乡愁和魅力。 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覆盖示范,推进分地区大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镇化延伸管道天然气下乡,完善县域农村。 完善省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省级数字农村示范县创建。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紧密县域医疗卫生社区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养老服务和互助互助。 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洁,改善农村环境整体状况。 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坚持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引导,引导县城人口向县城集中。
基层治理取得新进步。 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着力解决部门关系不理想、权责不对等问题。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堡垒工程和“头鹅”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 针对一些村党支部薄弱、碎片化现象频发,应探索“组建建党、任优一届、选拔优秀人员”的方法,彻底打破“瘫痪—腐败”的恶性循环。整顿——然后瘫痪——然后整顿”。 扎实开展“零信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工作,切实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源头化解。 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乡村风俗变革,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