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科学前沿进展李国田 教授基因编辑基因驯化
131 2024-01-17
到2003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仍仅占GDP的0.49%,不到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标准的一半。
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一直是热门话题,更多人都在关注如何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立坚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增加收入、减少农业科研投入支出及挖潜。 。
钱从哪里来?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从1999年占GDP的0.23%提高到2003年的0.49%,但仍不到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标准(1%)的一半。
张立坚认为,针对这种情况,还必须重视社会基金的发展,建立多种形式的融资机制。 同时,要通过农业科研国际合作进一步在“开源”上做文章。 随着与国内外的科研合作越来越广泛,我国农业科研能力日益得到国际认可。 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外国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成为弥补我国农业科研经费不足的重要力量。 。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开展技术开发、转让和服务。
张立坚表示,随着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政府财政以外的投资占比越来越大。 但由于技术市场十分不完善,这些投资的供给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应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投资农业科研活动; 充分发挥科技贷款作用,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建立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业保险制度等。
体制障碍亟待克服
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存。 如何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科学合理的节支,也是农业科研投入管理的重要内容。
张立坚分析,农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合理,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职能错位、重叠和分散,导致“政策多头”。 ”对于科研投入和项目缺乏控制。 复制支持。 同时,管理部门与市场监管也存在差距和越位。 比如,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我国各级政府的投入较高,很多时候不能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发挥作用; 同时,在基础研究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一些问题。 研究领域资金短缺。
另一个原因是科研单位本身运作效率低下。 主要表现为资金管理相对粗放,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薄弱; 科研经费被占用、挪用,造成经费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骨干科研人员为了获得经费,只注重“跑”课题,实际用于科研的时间不足,造成课题研究不深入、重复研究。
张立坚指出,要推动科研投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做到量力而行、突出重点; 要解决一些科研单位项目规模越来越小、科研力量分散重复、科研资源浪费等问题,使科技创新从源头上得到根本保障。
建立共享平台挖掘投资股票
张立坚认为,要显着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实际能力和效果,还必须在农业科研投入挖潜上下功夫,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和资产管理体系,高效管理和处置各类科技资产。
要打破农业科研过于分散的格局,加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全国现有科研资源配置,着力挖掘农业科研投入潜力论共享平台建设。
通过建立农业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法律角度界定其所有权和所有权范围,明确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划定付费使用、免费使用和其他形式使用之间的界限; 制定农业科技资源定义、开发利用规定、使用费征收办法等。参照国际规范和标准,规定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实物共享和信息共享的形式、内容和范围。新的形式已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