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学术动态学术报告冯峰农业
121 2024-01-16
一、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内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融入循环农业的田园综合体。 、创意农业、农耕体验。 其基本含义是: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 这是主题的定义; 在内容上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融为一体。 具体划分为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村庄社区服务区五个基本功能区。 农业景观区主要依托观赏农田、瓜园、观赏苗木和花卉展示区等; 休闲聚集区包括农家式建筑、田园式活动场所、垂钓区等; 农业生产区是主要生产功能部分,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生活居住区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市化结构的重要支撑。 通过产业整合、产业集聚,建设居住社区; 村社区服务区服务农业。 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休闲产业配套产业,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2、建设临海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分析。
临海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104万。 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2元。 近年来,临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三农”的决策部署,坚持用改革创新解决问题,围绕“规划引进农业、政策兴农、建设特色农业、加工强农、科技兴农,以“质量农耕、机制农耕”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根据田园休闲综合体的五个基本功能区要求,研究团队认为,在临海附近建设田园综合体是可行的。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大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载体。
一号文件指出,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因为田园综合体旨在通过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对乡村进行统筹、综合规划、开发和运营,并推广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园。 农业产业是当地的基础产业。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 临海市东林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7年4月,开创了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先河。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97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6个(其中省级22个、台州市级171个),农业龙头企业97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台州市级32个)、家庭农场211个、股份合作农场9个。这些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加快了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集团直营、特许连锁、经营主体间的工商资本合作,日益显现出发展活力和潜力,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为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和综合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载体。
(二)基础扎实、梯度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产业基础。
良好的农业产业体系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产业基础,包括核心产业、配套产业、辅助产业、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集群。 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园区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配套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研发、加工、推广、推广的企业集团及金融、传媒等企业; 配套产业是指创意农业为企业集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衍生产业是其他投资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的企业集团。 在核心产业和配套产业方面,我市四大农业金名片和五大新兴产业优势明显; 从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来看,柑橘和茶叶具有一定的产业创意深度,而杨梅和西兰花则相对缺乏。 2011年以来,在“农业三十条”一揽子政策引导下,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外向型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农产品物流业、休闲旅游农业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代表的休闲经济发展,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优质资源。
田园综合体建设可利用的资源是当地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开发特色园林、特色渔村、农家乐等休闲农业景观,让游客“看得到”有山有水,铭记美好乡愁。” 2012年以来,该市发展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经济,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台州市级先进镇4个、精品村15个、美丽乡村精品路线4条。 “红岩坑”、“康居楠溪”、“小岛东西单”等特色村、精品村,形成了“一镇、一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将成立“美丽临海·乡村旅游联盟”,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项目推动等方式,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和生态体验旅游,全面完善民宿产业公共配套设施,聚焦关于打造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特色基地4个、农家特色村3个、特色景点4个; 台州拥有市级特色村6个、特色景点21个; 临海市拥有市级特色村9个、特色景点52个。 星级经营户(场所)3个,三星级经营户(场所)56个,二星级经营户(场所)106个。 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9800万元以上。
(四)新型城镇化公共村服务区的兴起,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田园综合体建设应配备完善的配套乡村服务设施,包括服务于农业、加工业、休闲产业的金融、科技、物流等,以及为住宅区的居民提供服务。 医疗、教育、商业等为逆城化高端人群返乡提供便利。 近年来,临海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完善农村交通、水电、通讯、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成现代化农村村镇。交通、通信、物流、人流、信息流,对接“互联网+”,开展淘宝镇、淘宝村、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引导临海市特色农产品积极“对接”依托互联网,支持电商、物流、商业、金融等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为城乡居民提供类似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打造经济向外界开放的空间。
(5)深厚的乡村文化积淀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乡村是盛世乡愁的储藏地、农业文明的复兴地、传统文化的弘扬地。 缺乏文化内涵的田园综合体是难以为继的。 田园综合体就是充分发掘世代形成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民俗表演等,让人们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过程,实现人与人之间“沉浸、互动”的体验。市民与田园,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陶冶情操,合而为一。 临海历史悠久,散落在各个村落的文物古迹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近年来,临海加大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 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适应村情、突出特色”的要求,临海对古村落进行了研究制定。 、个性化的古建筑、古文物保护修复方案。 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促进村落适度开发利用,挖掘其旅游价值,引导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形成可持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良性循环,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区域形象和文化品牌。
3、一些建议。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融合了产业、生态、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涉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 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为此,调研组对我市建设田园综合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 田园情结的本质在于“综合”。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建设,也不是简单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 因此,规划也必须“全面”。 从田园综合体建设五个基本功能区来看,将农业产业、农业景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环境等分规划“纳入”。一”制定城乡总体规划。 规划体系凸显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将当地农业产业、人文特色和生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将村民的生产生活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增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田园综合体。
(2)政策整合。 乡村综合体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 一方面,要按照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相关要求,重新整理完善《农业三十条》,或补充完善补贴政策,或增加相应规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如增加“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的补贴规定。 鼓励围垦荒山荒坡,建设以农林业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综合体。 另一方面,整合市级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相关政策,引入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夯实基础。 立足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础。 当前,临海要发挥全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优势,整合国家涉农财政资金和政策,做强临海四大农业金名片和五大新兴产业,将特色产业与生态结合起来、旅游和文化。 深度融合主要是加强文化创意融合。 整合主体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农业龙头企业。 特别是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要以合作社为融合平台,通过“资源入股、资本入股、农民入股”等方式,让农民充分参与并分享增值收益。
(四)弥补不足。 当前,我市农业短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仍然较小,农产品结构水平较低,缺乏精深加工和深加工。设施建设的主要短板是: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现代交通、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通讯等有待加强,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我市的电子商务还没有达到预期。与温岭、天台、仙居等县(市)相当。 这些缺点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
(5)品牌推广。 田园综合体是新生事物,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典型案例,但我们可以先行试点,选择涌泉、河头、白水洋等产业基础好的地方培育典型案例,打造品牌。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体优势,加大田园综合体建设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 (2017年市级干部春季班课题组陈利民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