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0xx年西宁野生动物园科普教育工作总结
50 2024-01-16
东集尚品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
东集尚品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于2018年在东集尚品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成立。 采用农业发展与青少年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向青少年传播农业科技和生产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几年来,青少年农科普基地共开展青少年农科普活动300余场,校内科普讲座20余场,接待各年龄段科普学生2万余人次,建立了“校内科普基地”。与佳木斯市10余所中小学“企业共建”单位。 基地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观众群体,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实践和休闲娱乐农业科普的教育娱乐场所。
1、丰富活动主题,开展农业科普教育。 东集尚品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采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模式,着力打造“合作社围绕市场、农户围绕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格局,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发展与青少年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创建了东集尚品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 为更好发挥青少年农科普基地作用,基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农业、了解农业、热爱农业、提升自我。 基地在各级相关工委领导的指导下,围绕青少年关心的问题,从他们对农业科普知识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充分提升农业兴趣。科学教育。 一是细化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内容,打造德育、乡村文化三大教育主题。 教育主题是通过团队历险、教授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内容,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 二是以本土文化艺术教育为主题,通过花艺手抄报制作、糯米艺术制作等形式,培养青少年美育。以植物认知和技能培训为主题,通过诸如育苗、插秧、收割,培养青少年通过劳动增长智力、强身健体、养颜美容。
2、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共同助力创新发展。 为提高基地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更好地教育学生科学知识,保障青少年科学基地的长远发展,在相关工委的帮助下,基地积极吸引退休老教师、老农专家、老党员参加青少年科学研究讲座和文化教育讲座,要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让“五老”在农业基地发光发热。
3、组织专题活动,开展科普研究活动。 青少年农科教育基地拓展和丰富了活动内容,结合重要节气开展相关农业实践活动,形成了“谷雨插秧”、“端午节”等具有节气特色的科普研究和学习。挂锄头”、“立秋钓鱼”、“秋分镰刀”等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参与,激发了他们学习农业科普知识的浓厚兴趣。 通过与青少年的有益互动,科普基地所承载的科普功能和社会服务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下一步,东集尚品青少年农科普基地将通过农业科普教育设计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更多自然和农业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促进科技应用+ 研究和旅行基地。 、完善科普研究主题,运用农科知识。 农耕历史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动手设计、农耕体验等为主题元素,打造集文化、生态、游学于一体的具有休闲功能的科普学习。 农业科普基地将建设为青少年、亲子家庭春游、夏令营、写生等活动。 采摘、农耕体验等活动的实践基地。 接待更多青少年到基地学习参观,为青少年搭建了解农业的平台,提供学习实践的场所,提供专业的科普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积极的农业科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