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三人谈能解难题即创新

本站原创 2024-01-12 17:43:00

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再制造技术专家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
翟虎渠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作物遗传育种专家

如何提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本届全国、全国政协会议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也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记者近日就此对三位科技界领军人物作了专访,他们的一个共同看法是,对于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只有全面认识,正确把握,才能把这一重要战略决策落到实处。

由“跟踪型”转向“创新型”

杜祥琬院士刚刚参加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咨询。他对记者说,在当今世界,人均GDP500美元至3000美元,一般都面临着资源与能源紧缺的突出矛盾。而中国正好处在这一阶段。要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必须走自己的路,也就是靠科技创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然而,中国目前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达60%以上,高附加值常常被别人拿走。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专利数量尚不及韩国,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扭转。从长远看,中国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把科技发展模式由‘跟踪型’发展到‘创新型’”。

不久前揭晓的2005年中国十大自主创新成果,中国农科院有杂交水稻和禽流感疫苗两项列入其中。据翟虎渠院长介绍,早在2002年,中国农科院便倡议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例如属于世界首创的抗虫三系杂交棉,试验表明可以增产26.8%。若按增产20%计算,全国现在有8000万亩棉田,5000万亩使用这个品种,一年即可节省1000万亩土地。“总体来讲,中国的科技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核心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很多地方还要受制于人。因此,我们要把经济搞上去,还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

杜祥琬院士认为,建立自主创新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层次:以原创为主的科学创新,它主要应由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承担;技术创新,企业应当成为其主体,在这个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作用。

徐滨士院士目前担任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根据自己长期科研工作实践,把科技创新分为三类,即原创、综合集成与引进再创新。徐院士完成的一项重大发明,即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利用这种独创性的技术成果,在报废的汽车发动机缸体上刷上纳米材料,不仅可以修复如新,耐磨性还显著提高。仅汽车废缸体修复利用一项,有望达到上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徐院士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一系列杰出科研成果后强调指出,“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创新。”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创新,是一个紧密联系而又不可偏废的完整过程。

翟虎渠院长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农业企业很难开展自主创新,因为实力还不够强。要养一个研究所,要养一批人,需要很长的发展历史,要有很大的营业量和很多的利润养这些人,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到这一步。我也同意并提倡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目前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将来可以逐步发展培育。知识创新是大学和研究单位本身的事情,今天的知识是明天的技术,后天的生产力。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讲得全面一点。”

自主不是排外,创新必须开放

徐滨士院士说,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原创。其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是排外。尤其在一些与国外差距较大的领域,必须通过引进来缩小差距。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东西不少,但是再创新的东西不太多。

杜祥琬院士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自主创新应是开放性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开放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利用开放的优势,了解国际科学技术的前沿,站在前沿上创新,才不致于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这位著名的核武器中子物理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专家还深有感触地说,在战略高技术领域,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根本不可能引进的,是买不来的。即使在这样的领域,思想的借鉴同样是重要的。

“功夫在诗外”

杜祥琬有“院士诗人”之称,余暇吟诗作赋是他多年来的一大爱好。谈起如何建立自主创新体系,他同样有“功夫在诗外”之感慨。

“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必须创新,政府职能需要转变,要消除体制上的障碍。现在科研工作中同水平、低水平的重复很多,重复引进不少,这就与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统一规划、合理调配资源有关。这样容易滋生,也会影响到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杜祥琬接着换了一个角度指出,作为科技人员本身,也存在一个学风问题。现在,那种追名逐利,拼凑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次“”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出,上述浮躁现象,与评审奖励制度不规范有关系。我们应当提倡老老实实做学问,其实创新并不神秘,只要深入下去解决了实际问题就是创新。

根据我国农业科研力量与投入均比较有限的状况,翟虎渠院长建议,应当通过在国家层面上组织实施,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

他希望中央成立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负责做基础性应用研究等上游工作;国内十大生态区均建立起区域性创新中心,衔接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工作;下游在全国建立300个左右的综合性示范站,主要从事试验,示范、推广,把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户。以此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10日 第三版) 

上一篇:我院三项优秀科研成果荣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国
下一篇:一份鲜切沙拉里的科技含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