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村科普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本站原创 2024-01-12 16:49:00

农村科普是实现科学与农民、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农村联系的重要渠道。 对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育现代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生活、培育文明乡风、构建和谐农村、储备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新时代科普服务”。基层。” 如何创新开展农村科普,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是新时代农村科普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农村科普首先要解决谁科普的问题。 当前,在人才、资金、机制缺乏的背景下,解决农村科普问题的关键是靠谁。 政府主导的农村科普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普服务需求。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村科普必须牢牢抓住农民主体,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农村科普服务需要更多依靠农民。 如何动员和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农村科普,激发农村本土人才科普的内生动力,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核心。 因此,我们要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引领农民特别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素质农民,广泛开展以科技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活动。 不需要政府投入,不占用国家资源,实现对农村农民的自愿、免费服务,是今后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农村科普,二是解决科普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科普主要以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为主,科学思想、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农村生活遵纪守法等内容较少。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必然要求新时代农村科普工作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必须从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农民生活、服务乡村文化、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治理的需要出发,打破目前农村科普工作的束缚。 实现科普与产业发展、科普与文化建设、科普与农民教育、科普与基层治理一体化发展。 因此,农村科普必须实现从以技术服务为主向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科普的深度转变。

农村科普最终解决的是如何科普的问题。 过去,农村科普主要依靠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基层科协、乡镇干部等系统内人员。 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主要采用下乡科普的方式。 农民常常面临“专家走了,技术被遗忘”的困惑。 基层科普人员往往身兼多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允许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向高素质农民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他们成为科普工作的“传授者”。 这些源于基层、了解基层、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农民,也是土壤专家。 他们向当地小农传授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通过构建大专家带地方专家、地方专家带小农的“两带两提升”新农村科普模式,真正培养了一支用得上、留得住、永久的农村本土人才队伍。村庄。 在有效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应用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土壤专家和小农技能和素质的双重提升。

通过科普多主体共同努力,形成有效、常态化、长效的农村科普发展机制,建立农村科普服务新模式、新制度、新生态。 我们不仅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农业,还要促进农村产业的繁荣。 还将先进思想理念引入乡村,重塑乡村文化,改造乡村面貌,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为中国农学会科普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上一篇:做好农村科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水稻所发现的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被正式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