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业科研院所学术交流平台的探讨
91 2024-01-10
近日,植保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上在线发表了题目为“Fungicide-load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promote rice seedling growth by regulating amino acid metabolic pathways”的研究论文,针对纳米农药对靶标作物的安全性问题,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展开研究。
利用纳米材料对农药化合物进行负载和包覆,可改善农药分散形貌,如界面特性、分散尺度等,从而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然而,载药颗粒通过界面特性和分散尺度的调节,是否对靶标作物生长带来了与其传统制剂不同的影响?这一问题是制约农药纳米化新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新型农药制剂能否落地的关键,更是国内外农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以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材料,制备了噻呋酰胺纳米载药颗粒,研究了其对水稻生长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原药对水稻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施药后水稻植株中的叶绿素、总酚、总类黄酮、总蛋白等物质含量均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载药颗粒可以缓解农药有效成分对靶标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发现噻呋酰胺原药处理后水稻幼苗中多种氨基酸代谢途径以及嘌呤和嘧啶代谢物的含量发生变化,而载药颗粒处理后水稻幼苗中相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载体材料中硅元素的引入可促进水稻幼苗中氨基酸的合成,并减弱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对其生长的负面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论文的完成单位,赵鹏跃副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黄啟良研究员和曹立冬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102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