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节目要充满童趣走进童心

本站原创 2024-01-10 07:34:00

近年来,在国家和行业政策的推动下,涌现出一批以《儿童守护者》、《七种颜色的光之火星漫游》、《奇妙动物》、《动物朋友》(第三季)为代表的儿童剧。 ”等科普节目,从聚焦社会热点、评选最具价值的科普话题,到强化创意和技术驱动,化枯燥为趣味,到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精神……这些节目追求追求内容、形式和沟通方面的卓越。 “儿童+科普”现有模式的新突破,取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和传播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奎认为:“这些节目既内容丰富又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求知的兴趣,传递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有效帮助艺术科普。” 是对当前少儿科普节目的一次新探索。”

关注儿童视角,让孩子走近科学

过去,少儿科普节目常常被观众贴上“冷门”、“晦涩”的标签。 充分发挥科普节目的教育功能,提高节目内容的吸引力和社会价值自然成为创作的首要任务。 因此,少儿科普节目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讲解科学原理,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科普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 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内容来回答他们好奇和想知道的问题。 比如,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自然科普主题,《奇妙动物》利用多个与动物相关的有趣知识点,从天空到海洋,从冰川到雨林,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化的知识点。程序打造的科普王国知识。 丰富的自然知识。 《动物之友(第三季)》以“互动动物科普”为主线,让孩子们在瓢虫先生的带领下踏上冒险之旅,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刘黎明表示,“科普节目不仅要实现教育、娱乐的功能,还要兼顾社会价值观、凸显人文关怀” ”。 不难看出,不少节目将知识普及与社会热点话题紧密结合,让内容在考虑到孩子喜好的同时,又不将家长拒之门外,打破了节目传播的局限性,有效最大化了受众进行传播。 流阁少儿频道推出的《光的七种颜色·火星穿越奥德赛》以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为切入点,在探索火星奥秘的过程中全面普及空间科普知识。孩子们; 另育儿生活服务节目《妈妈养娃》创新推出防疫知识版块,解答家长关心的病毒如何传播、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问题,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非常时期的计划。

此外,央视打造的《儿童守护者》以儿童身心健康问题为切入点,话题包括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儿童常见疾病、儿童视力保护等,帮助家长和孩子远离焦虑。并健康成长。 中央电视台少儿教育部主任、《儿童卫士》节目发起人邓东表示,“一部好的少儿科普节目应该成为一本充满智慧的科学书籍。 应发挥其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还应该继续探索更广泛的受众,观察代际间科学知识的共同提升,通过积极的代际互动,缩短他们与科学的距离。”

通过有趣、新颖的教育形式促进儿童科普

内容的拓展也带来节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少儿科普节目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将科学知识与娱乐元素结合起来,从孩子容易接受的角度传播知识,找到科普节目与少儿节目的最佳平衡点,增强知识的有效性沟通。 同时,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娱乐和教育方式。

作为儿童观众,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与成人观众有很大不同。 当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时,节目吸引人的视觉效果自然就能达到内容的极致表达。 例如,情景喜剧的运用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孩子主动打开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已经成为很多节目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七色光·人类健康奥德赛》通过有趣的情景喜剧生动地科普健康知识。 孩子们在动画的人体微观世界中开启新奇有趣的安全学习之旅。 周奎认为,“这样,少儿科普节目的吸引力和收视率就大大增强了。 孩子们不再只是屏幕前的观众,而是成为故事的成员,参与到整个故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些节目除了追求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生动有趣之间的平衡外,还结合自身节目的特点,探索通俗易懂的内容表达方式。 例如,“儿童守护者”邀请儿科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业的“守护者”团队。 节目中的“守护者”结合生动典型的图片和例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为不同情境的孩子提供权威实用的建议。 邓东表示,“‘守护者’演讲分享的节目形式融合了嘉宾的丰富经验和个人魅力,能够极大激发科学育儿经验的传播效应。”

本届少儿科普节目在保证内容真实、严谨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互动性和教育意义,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孩子们在观看节目时想象力得到激发,创作出一系列培养好奇心的节目。 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知识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华认为,“少儿科普节目如果形式不够创新、内容不够精彩,就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就很难科普科学知识和内容。”带领他们探索科学、认识世界。 “以《儿童卫士》为代表的少儿科普节目,让科学和孩子们的心灵闪闪发光,形式明快,内容有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传播科学精神,照亮孩子的知识世界

科普节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和传播科学理念,更重要的是激发全社会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节目向观众传递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信念。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何天平表示,“在创作少儿科普节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表达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内容的表达。”达到教育目的,做到‘有趣’与‘有意义’相结合,用科学精神感染孩子。”

优秀的科普节目要放眼全局,肩负的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更要成为向全社会树立和传播科学精神的载体,用“科技梦”推动科学发展。 “中国梦”。 《七色光·火星穿越奥德赛》全面介绍了“天问一号”的基本结构、探测任务、运行流程等内容。 从侧面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曲折而丰富的探索历程。 具有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弘扬航天精神深层价值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增强儿童、儿童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动物之友(第三季)》融入了剪纸、舞狮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大量优秀的中国民间故事、成语故事、传统童话改编成动画片,凸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科普来实现。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更新,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的少儿科普节目也开始尝试融合传播的新探索,利用大小屏幕联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形成强大的线上线下传播矩阵。 例如,《儿童守护者》采用每集15分钟的轻节目格式,短小精悍,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契合了当下碎片化的收视特点,科普性强。内容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儿童守护者》、《七色光:穿越火星的奥德赛》、《七色光:人类健康的奥德赛》、《奇妙的动物》、《动物朋友(第三季)》等少儿科普节目,内容、形式、沟通等方面不断创新,既有科学性又有看得见的内容,在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方面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照亮他们的知识世界。 何天平说,“未来,我们需要更多专业、有趣的新时代优质少儿科普节目,逐步形成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 ,并运用科学。” (记者牛梦迪)

上一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土资源
下一篇:我所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