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果树登记品种符合性验证技术培训班在郑州
110 2024-01-10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山东农业大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三项。
其中,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领衔的“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也是陈学森教授团队继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粮食作物主要杂草抗性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植物保护学院王金新教授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畜牧科学院杨再斌教授与人合作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图解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苹果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但特色多元化品种严重缺乏。 高黄酮(红肉)苹果的选育缺乏优良种质,选育周期长。 为此,陈学森团队以高黄酮(红肉、红皮)苹果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评价、挖掘和创新利用。 经过10多年潜心研究,在苹果资源育种及配套核心种植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从理论到技术、品种、产品的系统创新成果。
陈学森教授和他培育的苹果新品种
陈学森介绍,团队通过对红肉苹果的研究,确定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种。 他们利用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杂交群体,揭示了苹果高黄酮形成的分子机制,从而创造了CSR6R6这一优良的高黄酮苹果种质。 他们还以CSR6R6与“嘎拉”、“富士”等苹果品种为亲本,选育出“兴”、“福”、“梅”、“满”等6个红肉苹果新品种(权)。 这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具有鲜食品质优良、黄酮含量高、易着色、无需套袋等特点。 在红肉苹果育种过程中,陈学森团队还发明了三选二早一促苹果育种方法,将传统方法的育种周期从20年缩短到15年。
陈学森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新疆野苹果林进行授粉实验
苹果着色程度是决定售价的关键指标,而果皮中花青素的含量是影响着色程度的重要因素。 “我们发现MYB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果皮中花青素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基于此,我们发明了基于MYB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的苹果红芽变化早期分子鉴定技术,使养殖年限缩短了2至3年。” 陈学森说道。 他们还利用该发明技术选育出“隆福”、“远福红”等5个红芽苹果新品种。
陈学森团队还查明镰刀菌为造成我国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病原菌,并发明了连作障碍新品种绿色防治技术、省工高效栽培模式、早果高产技术等。树苗、高黄酮苹果酒加工技术。 ,成为克服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老化急需更新和新品种推广面临重复种植等生产困难的“利器”,延伸了产业链。
陈学森教授指导技术人员在果园进行修剪作业
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号已获得授权专利55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 审定新品种1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个; 近年来,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甘肃等地累计推广513万余亩,新增经济效益115亿元以上。 据了解,2020年共有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1个国际组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57项。科技进步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顾松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分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科技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