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期刊科研成果转化分析

本站原创 2024-01-08 17:11:00

农业科技期刊科研成果转化问题探析

摘要: 农业科技期刊汇集了丰富的农业信息,是展示农业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 结合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阐述了农业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从期刊定位、研究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热点问题和信息沟通渠道,提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措施; 通过加强互动传播、提升期刊品牌效应、策划选题、设立成果转化专栏、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等方式,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的优质全媒体平台。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 成果转化; 角色; 影响因素; 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期刊主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或国家农业相关部门主办。 它们汇聚了农业领域的科研信息资源,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 函数[1]。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 它们是记录、报道和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知识载体。 用于报道农业新成果、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素质。 它是农业技术创新和新成果推广的重要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2]。 在我国科技体系中,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相互独立、双轨运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处于被动局面。 导致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明显低于美国和美国。 其他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3]。

1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特点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农业生产规律也不同。 适宜栽培的农作物种类、品种各有特点,种植形式和栽培技术也各有不同。 差异较大,形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发展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4]。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类型复杂,形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接受主体。 他们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接受程度受其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是将其应用延伸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而农业生产周期长,导致成果转化周期长。 另外,由于机制和政策的限制,研究成果的主体不具备成果转化的任务和需要。 因此,缺乏推广科研成果的专业群体和平台。

2农业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2.1农业科技期刊是成果交流的平台和媒体

大量的科研成果是从期刊平台获得的,是科学期刊所拥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 它体现了一定的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 它不仅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渠道,也是业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有效平台。 被各大数据库收录后,由于期刊的影响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注促进了供需双方的沟通,为作者与读者、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媒介,成为知识共享的平台。

2.2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研成果传播与转化的桥梁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研成果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农业新品种的选育一般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研究,并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各种资源才能取得研究成果。 在科研人员的研究生涯中,成果可能不是少数,而是往往很多。 结果获批后,并不能很快被市场接受。 有的只能算是研究成果,无法转化。 市场认可是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是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 当农业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期刊上,被同行或农业从业者理解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时,就可以转化为生产力[5]。

2.3 期刊平台专家团队有利于专业成果转化

期刊编委会专家、核心审稿人以及发表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都是科技期刊平台中重要的科技力量[3]。 他们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科研成果具有权威性。 成果转化的判断和鉴定,提出可行的意见,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 农业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科技期刊5000多种,每年发表科研成果数十万项。 数据显示,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约为25%,但最终转化为商业的不到5%。 欧美国家的成果转化率较高,尤其是德国,可以达到80%以上[3]。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每年产生3万多项科研成果,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转化率较低的状况[3]。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 农业科研成果只有在农业科技期刊上发表,才能得到社会的公开认可,才意味着农业科研成果得到了真实、科学的记录和存档。 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引领作用有待提高。

3.1 期刊定位

农业科技期刊根据学术水平和应用性可定位为学术类、技术应用类和科普类。 结果的转化主要涉及前两者。 其中,学术期刊侧重于理论研究,技术期刊侧重于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推广。 主。 期刊更关注影响因子和引用,以及类似期刊之间的排名。 科技期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 许多科研人员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项目层面,而不是着眼于科研成果未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成果的应用和后期发展重视不够。 通常,稿件审查主要侧重于检查作者稿件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是否合理,而不关注是否有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这导致了该期刊的招聘风格相对保守,也使得稿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同质化。

3.2 控制研究热点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 每年“一号文件”,聚焦农业政策、跟踪研究热点是各涉农单位的首要任务。 从科研方向来看,哪里有政策热点,哪里就有研究经费和研究成果。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6],从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实施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方面振兴,力争到2025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线,农业科技成果就是围绕这条线索不断产生的。 农业期刊要与时俱进,及时报道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成果。 但不少农业期刊并没有及时调整出版节奏,继续在原有框架下运行。

3.3 信息沟通渠道

农业期刊与科技成果转化本来是农业成果的表现形式,但它们似乎运行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 农业科技期刊发表的许多文章只是实验性的,缺乏实质性创新,成果和专利很少; 每年,省级科技部门在申报前和获奖后都会评选出大量的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等。 科技期刊不了解自己的工作,也无从知道自己的成果能否转化。 这种信息盲点也是农业科技期刊与农业成果转化脱节的主要原因。

四、农业科技期刊促进成果转化的对策

4.1 期刊与科研管理部门、农业成果转化平台联动,促进信息共享和成果推广

期刊发表的大量论文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科研成果信息。 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研究人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全部信息。 农业成果转化平台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集团。 三大平台携手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建立平台联盟,形成资源和信息共享,连接科研机构和企业,组织科研交流和行业论坛,构建产学研联盟,建立行业交流群,为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信息,使期刊成为区域性或行业性科研成果的平台,从而提升期刊的市场影响力,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3]。

4.2 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期刊品牌效应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与成果产出与企业需求脱节有关。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要把科研项目与企业对成果的需求精准对接,将企业引入科研环节,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让企业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引导科研院所将研究方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研究成果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科技期刊对信息的吸收和引导具有优化和引导作用。 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热点和科研趋势,发挥平台作用,促进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它们具有一定的组织优化效应,对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科研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储存和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要抓住成果转化机遇,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借助成果推广转化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期刊质量水平,塑造农业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符合自身特色的刊物,创出好期刊。 品牌,削弱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吸引高水平的稿件到这个期刊上,然后更多的企业就会关注这个期刊平台,形成良性循环。

4.3 做好选题方案,设立成果转化专栏

打造个性化期刊的前提是期刊的准确定位和科学选题。 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期刊尚无专门的成果转化栏目。 需要调整期刊的栏目设置,增加特定栏目,或者出版专刊或成果专刊,以凸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栏目设置必须有特色、有深度、满足读者需求。 期刊编辑应有计划地开展相关调查,收集相关选题信息,通过综合分析,找到相关选题方向进行选题策划。 农业科技期刊要及时关注本领域重大研究项目、突出成果和最新技术,跟踪报道农业领域研究热点,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刊物结构。 比如跟踪农业科研热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策划委托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文章。在专题策划方面,有必要将成果转化作为期刊发展的特色和机遇,主动搭建联系,充当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桥梁,筛选建立可转化成果库,紧密联系跟踪他们的进展。 ,及时捕捉发布和转化机会。 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科研成果的不断推出,科技期刊应发挥时效性和传播功能,及时发表成果,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发展。使相关领域有需要的人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科技成果信息,有利于成果转化[3]。

4.4 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

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平台应结合自身主要优势,从纯文本信息传播向综合性、多媒体化、立体化的相关信息传播转变[5]。 通过链接,深入分析文章中相关信息点的介绍和引导,通过三维阅读、新闻链接和应用技术视频讲解,确保信息内容严谨、真实、准确,从而吸引读者依托网站平台丰富的信息和权威性,达到增强期刊网站传播合力的目的。 在多学科期刊群平台上,可以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除科研机构和企业外,还应整合金融、法律、媒体、第三方技术转移组织等机构,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支撑服务,强化资源。 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强平台内外的沟通和联系,深入挖掘和梳理各类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联动交易网络[7]。 新媒体传播形式丰富、传播覆盖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当插入或嵌入期刊平台时,会对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当年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8]。 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在注重质量的同时,必须利用多种媒体形式,通过主站、微博、微信等,组织开展微策划、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采用新闻化、碎片化媒体手段等新方式,利用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线上线下配合,追踪热点话题,实时采集,立即发布文章[9],全方位强化期刊宣传,提升平台影响力,树立期刊品牌效应; 注重新媒体平台的维护,形成期刊特色和内容风格,增加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提高期刊的知名度[10]。

4.5 农业科技期刊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其他方式

科技期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期刊为平台,为企业部门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结合专业会议和专业活动进行宣传,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或产品展览等方式推广成果; 他们还可以通过提供定制服务参与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期刊的受众群体中存在着大量技术成果的潜在使用者。 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科研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需要大量的后期研发工作才能实现产业化; 很多企业的技术或专利,由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没有得到开发和应用,这为科学期刊组织组织参与具体研发项目提供了空间。 此外,农业科技期刊还可以与媒体机构合作,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可以在促进农业科技期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5 总结

农业科技期刊不仅是农业先进科研技术的载体,也是传播媒体和推广渠道。 他们的核心使命是推广优秀科技成果,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因此,面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产出,农业期刊应准确定位自己,找准成果转移目标,加大科技期刊对成果转化的参与力度; 要不断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创造成绩、创造文章、创造宣传。 是一个多渠道传播农业科技成果新理念、新技术、新发现的全方位综合媒体平台。 它不仅能为观众提供技术指导,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想,创造更大的生产力。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来校做学术
下一篇: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要围绕这六个方面加大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