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地区野外采样中常见的4种危害性动物----中国科

本站原创 2024-01-02 00:13:00

生态学实验经常需要野外采样,但野外对于我们这群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充满着危险,因此本文归纳了4种野外常见的危害性动物(蚊子、蜂类、隐翅虫、蛇类)的习性、危害及怎么预防和治疗,以期为大家野外采样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规避危险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第一类(蚊子):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为食物,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带地区主要的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美国蚊子)(见下图)最毒。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通过6枚针状结构刺进人的皮肤,同时释放含有抗凝血剂来防止血液凝结。此外,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第二类(蜂类):中国蜇人害蜂分为3个类型:胡蜂(马蜂)、蜜蜂、熊蜂。其中给人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第一类(见下图),广泛分布在带地区的野外。健康人1次遭10只蜂蛰只引起局部反应,如受200~300只蜂蛰,可出现心血管紊乱,如同时受500~1000只蜂蛰伤,可能因呼吸中枢麻痹及过敏致死,此时的蜂毒可作致死量。第三类(隐翅虫):毒隐翅虫身长0.6~0.8cm,类似飞蚂蚁(见下图),夏秋两季常见,白天栖息在杂草石下,夜间出来活动,具有趋光性,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体内毒液一般不释出,只有当虫体被压迫或击碎时,皮肤接触毒液才引起病,其性质尚未确定,是一种非蛋白质,似斑蝥毒物,过去一直认为是“强酸物质”,现经研究其pH为4.3~4.9、6~7、7~8,为弱酸物质。患处初呈红斑,稍水肿,随后发生密集小丘疹,继之可出现水疱,脓疱,甚至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烧。愈后留有一过性色素沉着,皮损类型可为形状、点状、斑状,以形状多见。第四类(蛇类):多数情况下,蛇遇上敌害时首先是逃避,来不及逃走时就会利用枯枝、烂草、石头等掩护,就地躲藏起来。如果这招不成功,就做出威吓和警告的姿势,只有在这一切都失败后,才会自卫还击。因此,毒蛇咬人一般发生在夜晚和清晨,气温较低,对各种刺激感觉迟钝,当发现人时,自感处境危险,就会咬人。外观上毒蛇一般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尾巴短而粗由后突然变细,体背颜色较鲜明,多在夜间活动,发现人后一般不逃跑或者逃跑速度不快;无毒蛇头呈钝圆形,颈不细,尾部细长,体背颜色不鲜明,发现人后马上窜逃。但是外观判断只针对大部分蛇,其主要的辨别为:毒蛇有毒腺,有毒牙既长又大,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牙痕为双排;我国常见的毒蛇有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尖吻蝮(五步蛇)、竹叶青蛇等(见下图)。

主要预防手段为:

①着装上:野外采样时着浅色(胡蜂不会注意白色)或灰暗长衣长袖、戴帽子(避免洗发精的芳香味吸引胡蜂),扎紧袖口和领口,对于皮肤暴露部分涂抹防蚊虫药物,更不可以擦香水;

②野外携带物品:携带蛇药、雄黄、肥皂、风油精、防蚊液、绷带、碘酊、小刀等;

③野外行走时注意周围环境,大多数蛇的皮色和栖息处背景色一致。同时,如果有胡蜂出现,应赶快绕道行走。此外,尽量避免行走潮湿地区和在潮湿树下休息,蚊子和隐翅虫都有趋水性。如有蜂类、隐翅虫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可拍打。

主要的治疗手段:

学会对症下药:①由蚊子引发的奇痒难耐,可用手指弹一弹,再涂上花露水、风油精等;②蜂类攻击需检查有无遗留蜂针,如有应先用碘酊消毒小心拔除,用力掐住被蛰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吸出毒液,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对于轻者可选用局部外用药,风油精、皮质激素类软膏等,肿胀明显者可选用5%苏打水、放置冰袋消肿止痛等,对于局部疼痛明显者可用10%葡萄糖钙10ml缓慢静脉注射,温水化开6~8片研碎蛇药涂抹患处,可消除局部肌肉痉挛;局部反应较重或有全身症状者可选用抗组胺药(赛庚啶)、泼尼松、止痛药;③对于隐翅虫引发痒痛(与蚊子叮咬的主要区别是痒时会伴随疼痛感)切勿抓饶,避免毒液溢出受感面积扩大,可用肥皂水冲洗缓减疼痛,轻者一般2~3天可自愈,重者应涂抹蛇药等。④被蛇咬后:第一步:查看受伤处牙印,区分蛇为毒蛇还是无毒蛇。第二步:用绳子、布带等,在伤口上方适当位置结扎,不要太紧或太松,结扎要迅速,在咬后2~5分钟。切记,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循环受阻而坏死,注射抗毒血清可去掉结扎。第三步:排毒,用消毒剂冲洗一下伤口,假如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刀等其他尖锐物挑出,可用消毒过的小刀划破两个牙痕间的皮肤切成十字型,同时在伤口附近的皮肤上,用小刀挑破米粒大小数处,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使毒液外流,也可吸吮器将毒血吸出。直接用口吸出毒液,若口腔有伤口(溃疡,龋齿)可能引起中毒。第四步:服用蛇药,每隔6个小时续服10片。第五步,将伤员送至就近医院。

上一篇:大蒜生长中后期加强管理-
下一篇: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农业主题科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