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研究揭示麦蚜唾液蛋白激发小麦防御反
75 2023-12-19
2021年10月14日,在贵州省凤冈县宏发米业有限公司,工人在展示刚刚加工的新米。新华社发
近日,为贯彻党中央关于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的要求,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全国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典型案例的通知,共推介了小麦适度加工、稻谷适度加工、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稻谷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4大类24个减损增效典型案例。
据了解,目前我国小麦、稻谷加工环节的损失率为4%至5%。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以使用国产装备为主,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加工损失率均在2%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表示,通过科技应用、装备革新等手段来推动粮食减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促进粮食加工减损增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粮食加工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
王凤忠说,在发展加工推动粮食减损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加快解决。比如设施的能耗问题,要加快研发推广高效低能耗的机械设备。同时,加快发展适度加工,挖掘加工副产物利用潜力。
“比如现在的小麦加工业,更多是生产精白面,却把具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麸皮扔掉或作为饲料肥料,这既是浪费也是营养流失。今后要加快发展全谷物食品加工,现在的技术工艺已可以实现产品更加适口,符合公众的需求。”王凤忠说。
为推动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此次印发的通知还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以及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升级管理模式,优化技术工艺,改进装备装置,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记者于文静)
文章链接: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653510?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