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普图书问题与策略

本站原创 2023-12-08 14:26:15

农业科普图书问题与策略/

 

  当前,我国科普图书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农业科普图书作为农业科普媒体之一,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当前,农业科普图书工作呈现出政府重视、选题浓厚、服务效果明显的良好态势。 但我国农业科普图书市场建设基础薄弱、起点低。 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普图书的进步。

  一、农科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秀作者缺乏,编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农业科普书籍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积累,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实用的生产技能; 其次,农业科普写作对农业科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内容要把握得很准确,语言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 但由于农科普图书的销量往往不如一些传记、经济书籍或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创作农科普的积极性; 第三,剪辑团队素质不高。 农科图书的出版除了基本的编辑能力、较强的市场意识、发现和培养作者的能力外,还要求编辑人员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然而,目前从事农业​​科普出版活动的许多编辑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新时代科普出版的要求。

  (2)选题狭窄,类型不丰富。

  农科书籍要适合农民的口味,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 目前农村读者迫切需要的专题有:农业实用技术,这是当今农村科普的主要内容。 农民购买此类书籍,是希望获得科学致富的信息; 目前农村经济领域相关书籍缺乏基本的农业经济知识。 农村科普书籍应增加价值规律、生产、销售等基本市场经济知识。 尤其是农民生产时需要的最新生产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基本法律知识。 目前,农村普法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也是农业科普出版物应该增加的一个选项。 主题:生态环保意识。 我国农民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落后,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比较普遍。 农业科普书籍还应该增加引导人们用科学精神改造生活、改造落后环境的内容。 当前,出版了大量的农业科技图书,以满足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却忽视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孩子的精神文化学习需求。

  (三)选题重复、定位不准确、缺乏创新

  目前,农业科普书籍重复主题较多,内容多局限于基础知识、基础技术的介绍,落后于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忽视了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术,导致公众难以及时阅读。 做好农业科普工作。 同时,还存在抄袭、随意拼凑、知识老化等现象,创新内容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科普图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细化读者、细分市场、了解读者需求、明确自身优势,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但相当一部分农科普书籍叙事和表达生硬、厚重,失去了通俗性和趣味性,难以被读者接受,直接影响了农科普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四)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有待加强

  我国大多数出版社请农业专家教授撰写农业科普书籍。 大多数农业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通常会通过网络、期刊、报纸等媒体寻找信息,而不是深入农村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为了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很多编辑对农村发展研究不多,对农村情况和农民需求了解甚少。 导致选题、图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图书生产者与图书消费者在信息发布上出现脱节。 现象。 此外,由于近年来“三农”图书市场迅速扩大,一些出版社开始出版农业图书。 他们缺乏农业图书专题策划、组织、编辑、出版的经验,图书质量也没有把握,难以满足农村需求。 读者要求。

  (五)出版发行模式单一,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农业科普图书的发行模式仍以新华书店为主,新华书店的发行工作一般只能在县一级完成。 根据新华书店的发行模式,图书从出版社到读者手中的时间长、环节多,影响了图书的流通速度。 而且,正是由于流通环节较多,读者很难向出版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不利于科普图书的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网络销售、直销等无店销售正在发展,但实体销售仍将是当今乃至未来图书销售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的广大农村地区。 农村图书发行网点覆盖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农科图书供需脱节,农民购买图书极为不便。 因此,在注重科普作者培养和科普图书本身质量的同时,科普图书的发行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此外,科普图书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出版商往往不愿意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宣传等形式的营销。

  (六)农村图书市场巨大但不成熟

  首先,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氛围不浓厚。 农民更习惯凭生产生活经验做事,没有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习惯。 农民很少主动买书读书。 其次,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与看电视、接触多媒体相比,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处理方式,是一种更加深入的阅读。 文化程度低的农民普遍害怕读书、害怕学习。 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 我对自己能通过读书解决现实问题没有信心,所以我很少买书看。

  二、解决农业科普图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着力打造科普人才队伍

  培养专业农科普创作人才是解决农科普作家匮乏问题的根本出路。 加大力度吸纳和培养高校青年师生从事农业科普写作。 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科普图书属于科技成果的一部分。 在相关职称评审中,应当明确科普图书与学术专着、科研论文具有同等地位。 对于科普编辑来说,工作要求要明确:一要更新农业科普理念和出版理念,勇于创新。 其次,及时补充农业科普知识,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热点、前沿问题。 三要树立市场意识,拓展工作职能。

   (2)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

  农业实用技术恰当的表达方式应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多实例介绍为基础。 介绍的知识和方法应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回答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于基础农业经济知识类别,要运用深入的理论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农民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找到市场空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基础法律知识类别,应避免死板的罗列。 、避免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注重举例和图片解释; 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类,举例时要重点寻找贴近农村生活生产的例子,让广大农民读者感受到科技就是改造社会的人。 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必须仔细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否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3)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农业科普图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只有明确定位,才能实现发展。 一方面要注重读者定位。 只有有了读者,农业科普图书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意义,农业科普的效果才能实现。 读者不仅是农科普图书的消费者,也是农科普图书信息和农科普成效反馈的接受者。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市场定位。 农科图书的市场定位应考虑读者对农业科技的实际和潜在需求,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行业现状分析。

  (四)强化科普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农业科普图书是“三农”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受读者欢迎的优质农业科普图书,需要选择贴近不同地区农民生产实际的选题,贴近农民的文化水平,设定定价要求。 贴近农村经济实际,即科普图书的出版要体现农民“用得着、看得懂、买得起”的原则。

  (五)积极创新选题思路

  对于科普书籍来说,内容的先进性是第一位的。 介绍过时知识的科普书籍没有市场。 这就需要从科学内容、出版理念、装帧设计等方面不断为农科图书注入创新元素。 为此,要根据新一代农民的需求,积极拓宽选题覆盖面,丰富选题类型; 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读者需求的变化,要及时策划出版一批新成果、新观点的介绍、新理念、新操作流程,确保用最新的知识占领市场,服务农民; 好的有市场潜力的话题,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开发,使其效益最大化。 此外,科普图书还可以与影视专业合作,将一些优秀的科普影视节目制作成科普图书,让优秀的科普影视作品以图书的形式广泛传播。

  (六)多措并举扩大发行

  一是构建以书店为主导的发行网络。 目前,各出版社主要依靠新华书店系统和民间渠道发行农业科普图书。 他们通过将配送重点下放到最基础的销售点,扩大县级门店的覆盖范围,努力扩大农业科普图书的销售。 数量。 其次,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邮购、读者俱乐部、会员联网站、区域订购会、送书下乡、科技书店等渠道,与农村读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同时,大力培育农村图书市场,既要把握需求、迎合需求,又要因势利导、调动需求。 我们不能满足于“送书下乡”等喂食式的引导方式。 要激发乡村本身的文化活力,改变农民忽视文化的误区,营造培养新一代学习型、知识型农民的良好氛围。

  在出版市场建设方面,要呼吁政府强化监管职能,鼓励政府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鼓励农业科普图书出版发行,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相关政策进一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 倾斜,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业科普图书的出版。 同时,要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国外优秀农业科普图书的引进,学习国外农业科普图书的成功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自己的农业科普图书。 农业科普图书对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普图书的现实意义,自觉树立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寻求对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农业科普图书工作迈上新台阶。 脚步。

上一篇:垃圾食物总是停不下来因为大脑在劝你吃
下一篇:开展农业农村农民科普讲座探索本草植物奥秘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