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实施5年 马铃薯主食

本站原创 2023-12-04 11:36:05

本报记者 王小萱

  

自5年前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以来,产品研发、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主食产业协同攻关等方面成果丰硕,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15日,在由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成果展示暨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亮出了六大系列300余种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喜人成绩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说:“5年来,大家共同见证了马铃薯主食开发取得的成果。此次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将聚集更多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共同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

  

科技、政策支撑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

  

各种马铃薯食品的香味弥漫在中国农科院图书馆一层大厅,馒头、糕点、特色小吃、面条等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成果展示,吸引了众多与会专业人士的目光。

  

据了解,经过5年的研发,马铃薯主食类型不断创新,产品升级不断换代,功能不断拓展。从最初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大众产品,拓展到土豆饺子、土豆饼、土豆凉皮、土豆蒸包、土豆油条、土豆麻花、土豆煎饼等,目前已开发出六大系列共30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主食中全粉添加比例逐渐提高,目前,马铃薯全粉配比占55%的馒头、50%的面条、50%的复配米已在市场上广泛销售。马铃薯育种技术不断取得新成绩,建立了马铃薯主食加工适宜品种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加工品种30多个。开发了地域特色型、休闲消遣型、功能保健型马铃薯主食产品,有的还作为航空食品、列车食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求。

  

马铃薯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成为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小麦淀粉相比,马铃薯全粉不含面筋蛋白,就像混凝土中缺少钢筋,加工过程中存在成型难、易断条、不耐煮、易浑汤等技术难题。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开展联合攻关,攻克技术瓶颈,通过配方工艺革新,运用多项技术专利,加工成的主食产品口感筋道、细腻爽滑、风味独特。

  

此外,由于马铃薯本身特殊的理化性状,用于加工普通馒头、面条、米粉的生产装备不适合加工马铃薯主食产品。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对连续压面、自动成型、自动摆盘等核心装备进行改造,研发出真空和面机、一体化仿生擀面机、恒温恒湿智能熟化等新型装备,大幅提升了马铃薯主食加工能力。研究人员还创建了改善马铃薯主食产品发酵性能方法,在“如何改善高占比马铃薯发酵类主食产气及持气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新型多菌种复合发酵剂,有效改善了马铃薯主食口感和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的扶持下,马铃薯生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2016—2019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开发,引导和扶持了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重点企业。内蒙古、湖北、四川、甘肃等地的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与贫困地区的马铃薯优势产区合作,发展专用品种订单种植,带动产业扶贫。

  

政产学研形成合力寻求再突破

  

目前,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超过300家,仅内蒙古自治区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就有一百多家。以企业为主体的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发展壮大,成员单位包含设备、种植企业逾4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许多企业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新上一批生产线,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

  

余欣荣说:“马铃薯主食开发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5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积极推动下,农科教、产学研联合协作,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加强统筹协调,搞好规划引导,制定完善方案,落实扶持政策,对重要节点和重大任务排出时间表、列出路线图,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力有序推进。科研单位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专用品种筛选,搞好产品研发和工艺设备改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分析评估产品营养功效,跟踪调查市场消费和居民健康状况。加工企业改进生产装备,提升加工能力,积极开拓产品销售渠道,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优质化的马铃薯主食产品。通过农科企紧密协作,形成了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强大合力。

  

余欣荣强调,要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引导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带动马铃薯主食开发。加快研发新产品,将马铃薯全粉配比再提高5—10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营养水平。

  

未来将加强产业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张合成认为,5年来,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开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协作关系松散、参与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调动等问题。

  

他表示,今后,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联盟要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瞄准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发展的重大、核心和关键瓶颈问题,谋划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的衔接贯通;要在专用品种选育、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主食产业化应用、健康消费引导等方面,找准主攻点和突破口,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加大对国外,尤其是原产地,物质、高营养强化和高抗病抗逆种质资源的引进力度,构建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全链条协同创新平台;要突破传统科研组织模式局限,构建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要围绕产业需求、企业需求、消费者需求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有机衔接科研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创新要素的全链条集成,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创造、转化及产业化;充分发挥入盟企业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科研机构接单、市场资本助力、协同攻关”的联合研发方式,促进“技术-市场-产业”无缝对接。

  

 

  

  文章来源:www.cnfood.cn/shendubaodao150893.html

上一篇:70多位农科专家齐聚惠州惠阳交流现代农业技术
下一篇: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媒体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