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胡光灿一行前往武汉农科院交流合作事宜
105 2023-12-03
七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首次提出“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重要论述。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首次视察农业科研单位。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第一次系统论述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一重要讨论对农业科技产生了重大影响。 创新、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党中央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农业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确定了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定位,强调把科技创新作为“十四五”建设的首要任务。 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中全会科技工作精神,必须按照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六点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 二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布局产业链科技链、创新链。 三是不断加强基础研究。 四是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 五是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包括自主权、经费使用权、科研路径决策权等。 六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形成了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核心观点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一是提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是提出创新强国“三步走”战略部署。 三是提出科技创新“四个导向”的总方针,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迈进。 四是开辟技术经济转移转化渠道。 五是尊重科学研究规律。 六是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就农业科技创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 2017年5月26日,总书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要求,我院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院。 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科研机构”。 2019年9月,他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专家代表的回信中表示,“希望涉农高校师生继续抓好培养农业人才”。人们以道德为根本,以强农振兴农业为己任,提出更多创新理念。 我们将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懂农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的论述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指南。 行动指南。 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学得深、学得透,更要体现在部署上、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要牢记使命,锐意创新,深化改革,践行使命,努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国农作物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粮食历史性“十六连丰”做出了重大贡献,水果、蔬菜、茶叶、肉蛋、鱼等生产为我国粮食“十六连丰”做出了重大贡献。排名世界第一。
全国农业科研单位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的指示精神,齐心协力,突破农业产业重大科技瓶颈,在生物种业、资源生态环境、农作物灾害防治、畜禽健康养殖、农业智能装备。 科技成果取得突破。 在总书记精神指引下,山东省农科院取得的显著成就尤其值得肯定。 一是科研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研究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 国家审定新品种29个; 发表SCI/EI收录论文963篇; 授权发明专利1069项; 通过278项国家、行业、地方认证标准。 二是科技支撑产业效应突出。 重塑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体系,技术拍卖按下科技成果转化快进键。 推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 三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着。 创新人才评价方式,首创“首任主任”制度,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灵活引进国内外院士18名,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93%。
2017年5月26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我院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并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任务和要求。我院农业科学研究改革与发展目标。 要求。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鼓励和嘱托,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新时代农业科技人员勇攀科学高峰的不竭思想动力。 三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取得重要突破。 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首次突破了高产优质结合的难题。 水稻新品种“华浙优261”大大提高了超级米优质食率。 非洲猪瘟疫苗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体系全力支撑“虫从口到口”的攻坚战。 二是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科技制高点,在农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预防兽医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7项基础和前沿研究项目取得重要理论突破。 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荣获国家级奖项22项。 三是科学家扎根主战场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3600名科技人员积极服务深度贫困县。 40份战略咨询报告为应对COVID-19疫情提供决策支持。 四是建设一流学科和研究所,夯实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基础,打造“一懂两爱”人才培养高地,初步建立创新、转型、人才、党建体系。 ——构建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体制机制,新增两院院士6名。 人们。 五是探索实施重大科研任务体系和团队体系。 建立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任务形成新机制和团队型科研组织新机制,全院1026个科研组优化为331个科研团队,实现了由科研团队向科研团队的转变。从项目制到团队制。
加快农业科技驱动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强国建设。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四个方向”,加快农业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步伐,建设农业科技新格局。农业农村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全会提出,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四个区域”建设。 农业科技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大课题。 以稳定粮食供应为重点,开展高产优质技术研究; 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绿色发展核心技术研究; 聚焦人民生命健康,优化生物安全、质量安全、疾病预防控制等领域科研布局。 “十四五”期间,着力突破一批农业“卡点”技术和产业发展短板,降低农业关键技术、产品、装备对外依存度,扭转相对增速尽快扭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下降的趋势。 到2035年达到国内整个行业水平并接近先进国家水平。
二是在产业链上布局创新链,实现创新体系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完善创新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任务。 要尽快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围绕资源环境、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农业全产业链发力,提供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要加快完善基础创新、应用创造、转化创业一体化科研链条,打造集创新、创造、创业于一体的创新团队。 大力推动科研团队与农业企业深度融合,带动农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早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三是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基础前沿技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总书记强调,“许多‘卡壳’的技术问题,根源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 全会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目前,我国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粮食单产增长乏力,畜禽业核心源头生产绩效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大型农机和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 要大力推进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在高光效技术、高固氮技术、高蛋白玉米、人工智能等领域部署一批专业力量,力争率先实现突破; 系统规划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长期定位观测。 、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型动物实验种群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四是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体制机制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总书记强调,创新要靠“两个轮子”驱动,全会强调要“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 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一要强化公益性定位,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公益性属性,加快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步伐。 二是实现稳定支撑。 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仅占全国科技投入强度的1/3。 要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尽快建立农业科技优先发展壮大的机制和政策,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不超过20%。低于国家科技投入强度,使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到2%以上。 三是注重战略基础研究。 以长期定位观测实验为代表的农业基础研究是农业科学研究的短板之一。 要强化基础工作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基础设施。 四是继续赋予科研工作自主权。 要解放机构、人员、成果,让科研机构有自主创新的权利、用人单位有自主用人的权利、科研人员有自主使用资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