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166 2023-11-29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疾病致死及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防治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原卫生部于2009年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于2011年正式成立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简称“国家脑防委”),并制定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32字防控策略。
2016年10月25日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纲要指出,普及健康科学知识,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解决好脑卒中的防治问题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虽可怕,但大多数是可防可治的,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筛查、积极干预效果显著,90%以上的卒中是可以通过控制以下危险因素预防卒中。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过早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容乐观,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
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的全球糖尿病概览显示,我国成年(20~79岁)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144亿,其中有3410万患者年龄超过65岁,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糖尿病的知晓率以及治疗率在年长者、女性及城市人群中较高。
4.1 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4%-30%,而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心源性卒中约占 70%。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出5倍。
4.2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被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为卒中的一项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988年一项国外的研究发现,55岁的卒中患者中,原因明确者卵圆孔未闭的患病率为21%,原因不明但存在一个卒中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的患病率为40%,不明原因且没有危险因素者中卵圆孔未闭患病率高达54%。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对我国2003、2008、2013年3次全国大型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我国标准化吸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戒烟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改善卒中预后及复发。
据《2018年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有大约300万人因使用酒精而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3%,其中大部分为男性。研究显示,大量饮酒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0%,并使卒中相关死亡率上升16%,并与饮酒剂量呈正相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膳食特点逐渐趋向于高热能、高脂肪和高糖模式,增加了慢性疾病的风险。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22个省(区、市)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20-69岁城乡居民超重的粗患病率为34.26%,乡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34.70%比34.03%)。已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
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中国青少年面临着体力活动不足与时间过长的双重挑战。
心理因素会增加卒中的风险。2016年发表的一项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重度抑郁发作会增加15%的卒中风险。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当大脑缺血超过3小时,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转性损害:残疾,昏迷,植物人……,快速识别卒中,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6. 失语: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以及自己说的线. 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气或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拨打120送医院急救不仅要“快”,更要送“对”医院,应选择有卒中中心,具备救治资质的医院进行急救。
1. 坚持合理、规律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即可降低卒中30%风险。中等强度运动包括以下几种:骑车,车速<6km/h。步行,速度≤6.4km/h,每天行走7千-1万步相当于中等强度身体活动20-50分钟。跳舞,社交舞或广场舞。做家务,整理床铺、搬桌椅、拖地、手洗衣服、清扫地毯等活动。
2.戒烟限酒:过量饮酒卒中的危险性增高,最好能戒酒,如果一定要喝酒的话,建议每天只喝一次,白酒不超过1.5两,葡萄酒不超过4两,啤酒不超过1瓶。
3.健康饮食:限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少吃油炸食品,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少吃肥肉。不要吃太多的咸食,例如,经过加工的罐装食品,多吃新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