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本站原创 2023-11-28 10:58:48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shipinanquanbao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要闻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如今,特色产业遍布革命老区甘肃省两当县的崇山峻岭。 核桃树420万棵,食用菌900万袋,箱内蜜蜂5.57万只,生态散养鸡97.4万只。 他们处处充满生机。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着眼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优质农业和绿色发展。 强农强品牌,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态势。

  农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农业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夏粮生产基本顺利,又将迎来丰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延德说。

   要闻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今年夏粮呈现“面积稳定、产量小幅减产、总体丰收”的局面。 产量达到2774亿公斤,同比减少61亿公斤。 夏粮总产仍处于历史高位。 目前,南方早稻收获已全部结束,早稻丰收呈现丰收态势。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形势调度,目前全国秋粮作物生长总体正常。 东北粳稻、南方晚稻长势好于上年。 东北部分地区因前期干旱,玉米播种较晚。 后期光照、温度、水分匹配较好,生长过程已与正常年份进行了比较。 几乎是同一时期。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畜禽、水产品产销普遍宽松。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95万吨,同比增长0.9%。 其中,生猪存栏4.09亿头,同比下降1.8%; 生猪出栏3.34亿头,同比增长1.2%。 猪肉产量2614万吨,同比增长1.4%。 水产品总产量2740万吨,同比增长0.86%。 总的来看,农业生产呈现丰收、畜牧旺盛的态势。

  在农业生产形势持续改善的同时,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供需平衡有所改善。 曾延德表示,从结构调整形势看,水稻调控、大豆增产、粮改饲料等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预计东北寒区低产区和长江流域低质低效区水稻面积将减少1000万亩以上。 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面积将大幅增加。 “镰弯”地区玉米面积减少成果将继续巩固。 苜蓿和青贮玉米饲草面积大幅增加。

  有增有减,畜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目前,全国生猪养殖、奶业饲养业稳步发展,禁养猪区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上半年,生猪存栏总量减少3400万头,生猪生产加快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规模化奶牛养殖比重达到58%,前20名乳业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5%。 渔业捕捞减渔效果明显。 1-5月,国内水产品捕捞量同比下降0.3%,其中海水捕捞量同比下降3.7%。

  绿色发展稳步推进,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农业产区环境整治大力推进。 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60%。 据了解,河南、安徽等地秸秆还田率超过9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广。 绿色食品产区环境监测面积超过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 水稻综合种植面积预计将突破2800万亩。 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规监测总体抽样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8000多个,总数超过35000个。

   要闻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乡村振兴开门红 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

  乡村振兴关系大局、关系根本、关系长远。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2020年、2022年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 财政部编制的2018-2020年三年支出计划中,特别强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的财政保障。 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加快完善土地增值收入分配使用机制和政策。 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乡村建设。

  我们要牢牢抓住产业振兴毫不放松,始终强化人才振兴硬支撑,着力增强文化振兴软实力,着力打造生态振兴新面貌,全面夯实组织振兴推动善治。 沿着五个重大振兴方向,多省份相继出台指导意见、战略规划、行动计划,统筹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振兴。 山东建立村级组织运行经费增加机制,确保每个村每年财政补贴不少于9万元。 浙江省坚持以乡村建设为先,开展“五美联创”,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镇、一地、一线、一村”的美好格局光,一地域,一特色”。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军表示,农业农村部目前正在重点抓好村庄布局规划编制,科学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方式; 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完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田园风光;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支持力度; 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推进农村善治,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农村新动能加速成长。 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保持稳定、增效。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利润总额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7.4%。 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景气指数为131.9,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目前,全国农村网商超过980万户,创造就业超过2800万个。 上半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累计接待游客1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15%。

  农村发展潜力逐步释放,农村消费投资快速增长。 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市。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927亿元,同比增长10.5%,快于城镇1.3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9872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快于第二、第三产业9.7和6.7个百分点。 持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亮点。 农产品进出口稳步增长。 1-5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645.7亿元,同比增长4.1%。 其中,出口1993.7亿元,同比增长2.5%; 进口3652亿元,同比增长5.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

  尤为可喜的是,上半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与GDP增速一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营收倍数为2.77,较去年同期缩小0.02。 其中,农民工总量达到1.8亿人,同比增长0.8%; 农民工月均收入3661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上一篇:2014年第二期植保青年论坛即将启动-
下一篇: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推动三农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