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科普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本站原创 2023-11-25 15:57:25

食品安全科普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在京举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 如何把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做深做实,成为全国食品科普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以及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6月24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北京工商大学协办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在北京工商大学. 本次活动以“倡导科学饮食,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食品企业和媒体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孙保国,北京工商大学校长白曦,中国科协科普部主任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抽检司、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二级巡视员 明红 安全局一级巡视员徐明焕、中国化学学会会长孟素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等领导专家共同启动2021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和“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 活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伟主持。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与科技界、行业、媒体共同努力,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多种形式向更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据介绍,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自2012年以来已举办9届。本次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向线上线下发展科普渠道。 在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

  长期以来,中国科协在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统筹协调和顶层规划的重要作用。 白曦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举办本次活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动员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行业组织,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持续打造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品牌。 二是为食品科技工作者打造优质的科普平台。 三是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将勤俭节约与弘扬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食物浪费等问题。 四是推动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规范发展。 分级分类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探索食品安全科普成效评价。

  白曦提到,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4.3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这一数据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已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成就是经过15年的努力才取得的,15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6%。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比例与现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白曦号召9000万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四科一能力”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推进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

  郝明洪在活动致辞中指出,2021年6月8日启动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将在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同步播放9部科普视频和短视频,其中包括“五个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制作的《食品安全要点》。 漫画,同步出版了消费技巧与风险分析合集,以及食品添加剂的“聪明爷爷问奶奶系列科普漫画”。 从点击量来看,科普成效显着。 此外,每天整理编写《校园食品安全消费秘诀》等文章200余篇。 院士专家利用权力撰写第三方视角科普文章1500余篇,主动回应媒体热点和社会关切,推动“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沟通体系初步建立,并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推动建立预警交流合作京津冀等全国七大地区建立机制,推动区域风险联防联控;二是利用“互联网+”拓展风险预警沟通渠道,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带入活动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指导31个省区市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查”“你送我”开展“送检”活动,动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以“小切口”推进“大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组织统筹实施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防范化解重大食品安全风险,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希望中国科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科普领域顺应潮流、不断创新,打造权威、有特色的科普平台,让春天微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向好。 2020年完成监督抽查638万余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1%,与2019年基本持平。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沟通系统初步建立后,经过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推动食品安全区域共治,以人为本解疑释惑,拓展预警沟通渠道,重视风险预警交流多方合作,充分调动消费者参与积极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孙保国代表主办方致辞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打土豪、分土地,到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百年老路党的建设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 。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加速从吃得好、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吃得开心,带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从高速发展到高速发展。 质量发展不断前行。 在社会各界不断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依然存在。 食品科普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 此次活动是食品安全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中国科协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的指导下,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向社会公众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风险沟通和科普活动。 这些活动将食品安全科普落到实处,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指出,高校是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的“五进”系列场景之一,对大学生的科普教育也是推进国家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北京工商大学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主办的各类食品安全科普活动。 参与科普工作不仅有效提高了高校师生关于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而且发挥了高校的科技优势和师生的创造活力。

  孙保国表示,通过食品安全监管可以有效管理食品安全水平,但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反,社会各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滋润、沉默”的工作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消费。 读者形成正确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北京工商大学愿继续大力支持和参与中国科协领导下的一系列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为食品安全综合提升贡献力量。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加强“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科普品牌建设

   “万户食品安全”科普活动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7年总结食品安全科普经验、整合食品安全科普资源推出的品牌活动。 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活动通过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进餐厅、进社区等多项实践活动得到有效落实。互联网,让食品安全科普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遍地开花,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活动中,李宁分享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7-2019年“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主题活动的精彩历程。 李宁介绍,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于2017年开展了“食品安全进万家”品牌科普活动。科技打造开放、共建、共创的科普平台,凝聚科技界共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科普工作。 更好服务科普工作者的智慧输出,更好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李宁介绍,五年来,“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科普活动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场景化科普活动。 一是“食品安全进互联网”,以信息化为核心,将科普内容生产转化与网络传播紧密结合,如微信图文、网络脱口秀、科普MOOC、动漫、短视频、二是“食品安全进家庭”,外卖小哥当宣传员,随餐传递科普内容,让人们享受美味,增长知识。 三是“食品安全进社区”,专家深入社区基层,从屏幕中走出来,“挨家挨户”提供面对面的科普服务。 四是“食品安全进超市”,深入超市购物场景,在零售终端进行科普,让消费者买得清楚、买得放心。 五是“食品安全进工厂”,在全国布局食品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工厂开放日让消费者眼见为实,了解食品安全生产,打造透明工厂。 六是“食品安全进校园”,以“食品安全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所学校”活动为典型,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的积极性科普。 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普信息累计传播量超过1亿次,覆盖互联网、家庭、社区、超市、工厂、餐厅、校园等多种场景。

  李宁介绍,面向未来,“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科普活动将继续通过数字化赋能,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服务。 依托“食品安全进万家”科普平台,构建食品安全科普生态圈。 将科普参与者、科普内容、科普传播与政府政策、受众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将科普内容和活动深入基层。

  以“五个推进”为抓手精准满足基层需求

   “食品安全进万家”作为学会科普的品牌活动,广泛深入基层、精准对接需求,一直是该活动的追求和目标。 202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通过“进农村、进口岸、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以下简称“五进”)实现科普品牌延伸。 本次活动上,来自山西大学、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商学院、浙江大学、新和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五个先行”代表就“食品安全走进万家千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21活动分享了自己的实践,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了科普活动的温暖。

   “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拥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13.75%,但农村居民拥有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6.45%。因此,农村科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农村居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仍然需要大家关注。”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国华表示。 她介绍,粮食安全的源头在于农产品,农产品的基础在农村。 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必须科学武装农民思想。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科普。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科普很难。农村科普怎么办?仅仅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行不通的。科普工作者必须了解农村是什么样的科普?”她建议,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从“吃饱”到“吃好”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对科普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产业兴旺,全村富起来,在发展产业服务的同时,要把科普服务“嫁接”进去,让科技产业服务和科普知识服务齐头并进。 ”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朝晖表示,中国贸易量巨大,包括食品在内的检验检疫面临挑战。 特别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COVID-19疫情给国际冷链物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我国海关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有效防范了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风险,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 此外,当前食品安全理念进一步延伸,涉及食品安全的跨境电商行为亟待规范。 即将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将为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监管提供有利保障。 今后,我们将在“口岸食品安全”活动支持下,围绕食品安全、数据安全等开展消费科普宣传,在保障口岸安全的同时,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经常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培养时代新人,必须坚持把‘科学内容的灌输’转变为‘科学思维的培养’。” “注重启发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观点和角度看待问题。”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娜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想法。 张娜介绍,作为食品科技志愿者,在中国科协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普活动,使学生可以从科学的受益者转变为科学的传播者和参与者。 。 开展大学生培训、讲座、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主题科普活动,用实际行动回答“培训谁、如何培训、为谁培训”的根本问题。 科普不仅点燃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也促进了地方团体和高校自主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我可以自豪地说,志愿科普服务的火花已经燎原。”张娜说。 食品企业如何将食品教育传播给更多人? 信和食教体验中心孙晓丹主任分享道。 她介绍,自2012年成立以来,新和体验中心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超过30万人次。 同时,通过云直播,让大众在家也能了解工业食品的魅力。 与此同时,新和走出工厂,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流动科普活动。 孙晓丹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普教育队伍建设,将更多科普知识传播到学校、工厂、社区等更多场景,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优质、专业的食教知识。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卢博一教授表示,目前,不少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仍存在诸多疑虑。 迫切需要科技工作者将食品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促进人民幸福生活。 他提到,作为一名食品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参与以食品安全科普为主题的传播活动,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百场科普活动进社区”等食品安全科普活动。造福人民”。 我们积极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健康社区氛围,增强社区居民食品安全参与意识。 他号召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参与到社区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中。

  持续推进“双百行动”,打造食品安全科普多学科高地

  作为“食品安全进万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0年组织了“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所学校巡演”活动。学会向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所学校”活动优秀青年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活动主办方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双百行动”,通过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活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数百名优秀专家的参与,举办数百场活动,把握食品安全引导舆论,打造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多学科高地; 通过多区域覆盖、多媒体传播,帮助中国科协创新科普工作模式,形成惠及全国、多层次引领、造福全民的社会化科普工作。 图案。

  活动期间,食品安全“走进校园”——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讲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副教授以“吃出健康身体”为主题,做了生动活泼的科普报告。 她强调,体重好并不意味着体型好,“减肥”必须科学理性看待。 互动环节,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喝咖啡减肥好吗?” 范志红表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适当饮用可以加快人体基础代谢率。 但消化系统不好、新陈代谢慢的人不适合喝咖啡。 “我每天晚上吃的都是清淡的食物,但是吃不饱,想多吃点,怎么解决呢?” 范志红回答,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减肥要在营养充足的基础上减肥,可持续减肥,更重要的是科学减肥。” 此外,主办方还通过设立科普展位邀请多家企业参与本次活动。 食品安全意识周期间。 公司通过独特的互动科普方式,向大学生传播食品行业相关食品安全知识。

上一篇: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海南科普教育基地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福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