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俊院长调研植保所草地贪夜蛾防控科研攻关
85 2023-11-25
个人简介
王济民,男,博士,研究员,1964年出生,山西省兴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政策学科二级岗位杰出人才。 现任营养研究所副所长、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非党知识分子农业小组专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农村部咨询专家、农产品加工咨询专家,全国动物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经济问题》副主编。
研究情况
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30项,其中第一主持人20项,主要参与者10项。 已完成研究报告超过100万字,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前主持的课题包括: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畜牧局委托项目“21世纪初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对策”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科技部农业社会司《退牧还草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退牧还草力度》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等课题。 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发展、农村金融和数量经济学。
他主持的项目《我国贫困地区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详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农村信用社的总量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存款、贷款情况,以及资产、负债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如果想要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学习印尼人民银行的经验,走小额信贷的金融创新之路。 这一观点一经在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就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研究所主持项目“我国畜产品消费研究”。 针对国家统计局畜产品统计中居民消费仅占畜产品生产40%的矛盾,组织对12个地区、12个县、24个乡镇进行调研遍布全国6个省份。 通过对48个村660户城乡农户畜产品消费的大规模调查,最终得出了相对准确、可信的畜产品消费数据。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畜产品消费的内部结构和居民畜产品消费行为。 经过深入分析,最终给出了未来10年中国畜产品的需求。 这一成果被农业部畜牧业“十五”规划采纳,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畜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 影响。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我国大豆经济研究》一改以往农业经济研究只注重总量研究、宏观研究和对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关注大豆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行业。 从贸易等方面入手,给出我国大豆产业供需变化的基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大豆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和对策,开创了我国大豆产业未来发展的先河。对个别作物品种进行深入的微观经济分析。
社会和学术活动
先后完成了《我国畜牧业第十个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规划》、《畜牧业行动计划》、《我国畜牧业科技发展纲要》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影响》等。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政法司“推进我国粮食进步的科技创新”。 《贡献》、《重大科技创新对畜牧业增长的作用》、《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及对策研究》、《畜牧业产业化规划》 《关于加快我国奶业发展的思考》、《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牛羊肉区域发展规划》等文件和政策报告的起草。 其中,通过了《我国畜牧业第十个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规划》《我国畜牧科技发展纲要》《畜牧产业化规划》和《畜牧业行动计划》由畜牧兽医局负责。 《步伐的贡献》《重大科技创新对畜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成果被农业部原党组副书记、副书记、副部长采纳并上报温家宝副总理。 《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及对策研究》为农业部领导起草促进农民增收文件提供支撑。 《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肯定,进入实施阶段。 同时为河南唐河县、山东淄博市、湖北枣阳市、广东高州、北京大兴县、安徽阜阳等提供农业规划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获得好评。
奖项
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奖励3项。
其中“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及未来两年生产前景预测”课题荣获1997年、1998年农业部软科学成果三等奖。
论文《我国通货膨胀与粮价上涨的因果关系》荣获1998年薛木桥价格研究提名奖;
《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发展战略》获2000年国家计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国家计划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本人参与课题研究2项(1和21),第一个主题排名第6,主题21排名第2。
其他
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访问法国INAR(法国农业科学研究所)和CIRAD(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 2002年,应澳大利亚肉类畜牧业协会、澳中理事会邀请访问澳大利亚。 他分别向澳大利亚肉类畜牧协会和南澳州政府经济发展局就中国畜牧业发展做了专题演讲,并接受当地报纸和广播电台采访。 广泛介绍中国农牧业发展情况,帮助澳大利亚政府、协会和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农业情况,促进澳大利亚对华投资。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担任硕士、博士生经济数学兼职教师。 多次接受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