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专题报道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郭婷婷科
146 2023-12-09
草地害虫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联合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针对蝗虫、草地螟等主要草地害虫危害损失严重以及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等重大问题,共同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地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项目,有效破解了草地虫害绿色防控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地保护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项目成果荣获2020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草地害虫绿色防控措施
该项目基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组装集成—示范推广”全链条设计,系统开展了害虫灾变机制与监测、天敌资源挖掘与评价等基础研究和绿色防控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等应用研究。
项目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了7项绿色防治关键技术,解决了产业发展中4个控害关键问题,研发了3类生防产品。
——提出了伞裙追寄蝇、阿格姬蜂、茶足柄瘤蚜茧蜂3种优势天敌的规模扩繁和滞育贮存技术,发明了2种天敌产品,实现了周年扩繁和供给,天敌昆虫扩繁效率提高3倍,产品货架期延长了4-8倍;
——发明了2种草地螟性诱剂及配套应用技术,测报准确率90%以上;
——创制了草地螟白僵菌粉剂,田间防治效果可达75%;
——集成组装了蝗虫、草地螟、苜蓿蚜虫等草地重大害虫可持续治理体系和技术模式,提出完善了“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害虫防控策略,对草地螟施以“人工繁殖寄生性天敌结合性诱剂替代化学防治”和“性诱剂、白僵菌、天敌防控草地螟技术”;对蝗虫施以“虫生真菌灭蝗、生态治蝗”;对苜蓿蚜虫施以“寄生蜂保护利用技术”。
项目鉴定验收会议
项目研究成果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河北等地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域推广应用397万hm²,实现年经济效益9325.04万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