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技术全解析从育种到饲养的高效方法
0 2025-02-26
我选择了马铃薯作为我的主要作物,尽管它不适合与茄科作物轮作,但我决定遵循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制度。例如,我会将马铃薯种植后跟随玉米、谷子和豆类,这样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病虫害。为了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我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且结构疏松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前一年的收获之后,我会及时深翻整地,以便于下一年播种。我坚持做到“深、松、平、净”,即耕至25~30 cm,并使用细犁和细耙来打理土壤,确保其疏松透气,同时去除所有杂质。在春季,如果秋天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整地的话,我会在气温回升后重新整地,并进行耙压以清除根茬和杂物。
为了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我采用集中深施肥法,即秋季结合深耕时撒入农家肥和过磷酸钙,再结合浅耕施入碳铵。在无法秋季整地的地块上,春季则一次性结合浅耕施入农家肥、过磷酸钦以及碳铵。这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每0.067 hm2的地块需要施用2 500 kg左右的腐熟农家肥,以及35 kg的碳铵和35 kg的过磷酸钦。
我选择品种时,考虑到了市场需求,对于夏收马铃薯(7月下旬至8月上市)选用荷兰15号,对于秋收马铃薯(9月至10月收获)则选用晋苗7号或紫花白等中晚熟品种。我还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在屋内让它们自然发芽,然后切割成50 g左右的小块或整颗用于播种。
播期通常是在4月中下旬,当终霜冻期预计在5月上中旬开始之前。我采用打孔播种技术,将每个芽块埋到8~10 cm下的土里,并确保覆盖严实。如果使用催芽后的芽块,则必须将其放置朝上的位置,以利提前出苗。最后,用70 cm宽的大型膜覆盖整个田埂,使膜紧贴在地面,并将两端埋入土里约10 cm,以防止风吹揭开膜带。
留下的苗株密度为每0.067 hm2大约4 000~4 400株,而对于晋苗7号或者紫花白来说,每0.067 hm2留下的苗株数量为3 000~3 500株。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我要定期检查覆盖膜,如果发现被风吹起或磨损的地方,就要立即修补。同时,在现蕾阶段前,要通过中耕锄草来集雨水并防止杂草滋生。此外,还要喷洒膨大素促进薯块膨胀,以及控制营养生长期间喷洒其他化控剂以避免病虫害侵袭。
为了防治核桃虫,我们会在播前的20 d内喷洒辛硫磷粉剂1 kg/0.067 hm2,或是先将其拌匀于毒土再施入;而对于二十八星瓢虫,我们会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菊脂类农药,如敌杀死与功夫,每隔7-10天喷一次,最多连续两次三次;而环腐病则通过小整薯切片灭菌处理来防治。而当植物充分膨胀后,即可采摘夏日马铃薯,而秋日马铃 薪应在冬眠之前采摘,以避免冻坏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