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守护森林的知识之光东北林业大学的学术与实践探索
0 2025-02-17
马铃薯,既是粮食又是蔬菜的双重使者。通过精心策划的丰产工程,集成了一套高效、先进的早熟、高产和节水配套栽培技术,这不仅提前了上市时间,更优化了品质,显著提升了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农民稳固增收提供了保障。
技术要点:
精选优良品种,确保健康繁殖。根据文安县独特气候条件,我们选择那些结实早熟、抗病强大的早稻品种,如荷兰15、鲁引1号等,为其脱毒处理,以确保苗木健康发育。
切块催芽,让每一颗种子都有机会绽放。在播前20至25天,将150公斤左右的种薯切块晒干,并进行病虫筛查后,每个切块保留1至2个芽眼,然后在温暖环境中层积催芽直到芽长到两厘米左右,再晾干播种。
拌药施种,加强防御力。在切块晾干后,用含有扑海因和高巧60%悬浮剂的拌药液喷涂于每100公斤切块上,再让它们自然晾干待播,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疾病和害虫侵袭。
双膜覆盖,使植株得以顺畅生长。在元月下旬至二月初晴朗之日清晨,在大型拱棚内采用单垄双行密植法。为了更快地进入生产季节,可在小拱棚内再次覆盖。此间保持80厘米间距,每行50-60株,对土壤进行深翻并加入必要肥料与防治地下害虫药剂,然后浇水调平,最后用9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以保护幼苗免受损伤。
测土配方施肥,让营养均衡供给根系。在制定施肥计划时,我们采用测土配方技术,以便为目标产量做出精准调整。通常每亩会使用5000公斤土杂肥或150公斤商品有机肥,以及180公斤三元复合肥(如15-10-20或15-12-18),以及适量硫酸锌和硼酸来补充植物所需微元素,并将这些肥料分散撒入耕地或者穴埋于播下的位置。
增强田间管理,让作物获得最佳生长环境。一旦植株齐头并进,即可开始定期浇灌,同时保持白天温度在20至26摄氏度夜晚温度12至14摄氏度。此外,在植物高度达到40至50厘米时,可以使用助壮素或多效唑对植株进行喷雾治疗,以抑制徒长现象发生。
7.综合防治病虫害,不断打击隐患。随着作物逐渐成熟,我们重点关注晚疫病问题,并从团棵期起每隔7天对整个田埂进行一次细菌性霉菌感染预防处理。当发现任何明显疾病迹象时,一律除去并深埋远离其他区域,同时在周围撒布生石灰以消毒净化周边环境。
8.及时收获,与市场同步步伐。一旦决定收获,就按市场需求分级包装销售,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收益回报给农民们。这不仅加速了资金流转,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更加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