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研究深入探究细菌真菌及原生生物的世界
0 2024-11-29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抓住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而种植早稻的情况更是十分难见。然而,如今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些妇女正在忙碌地劳作于原本已撂荒多年的水田里,有很多田块都在插秧播种早稻。经询问,这是因为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农民必须种上水稻,不然村里会把地给收回去。”
虽然如此,种粮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仍然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根据笔者的调查,即使是在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水稻合作社(并且是一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并且这些困境主要来自于产粮效益过低。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应用机械极为困难,即使算上各项惠农补贴,也很难从中获得较高盈利。
“在家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的朴素认识。这不仅仅是无奈之举,也是最佳选择。在外出务工的人群中,只有少数成功创业的人才能在农村赚到与外出相相当收入,其余普通人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大量进城成了历史潮流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缺失也是导致大量土地 撂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当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时,如果缺乏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将直接导致机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在小山村春景中,我看到了一些老人对此抱有期待,他们希望通过集体统一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减轻个人负担并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一些还在坚持种植粮食的小户户来说,他们通常只选择单季种植,而不是两季或三季,因为单季可以节省更多资源,同时确保收益最大化。此外,一些留守老人放弃离家较远、生产不方便的地段,在离家近处自家的承包田里改種蔬菜,这样的生活方式既能满足家庭需求,又能保持生活质量,为乡村活力增添了一份生机。
为了应对疫情下的挑战,全省推出了稳产保供措施,并要求各级干部要千方百计保障農产品供应,对冲击措施要迅速反应,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江西省明确提出,要实现438亿斤的总产目标,并要求早稻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以保证粮食供应稳定。不过,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完成,因为当前许多地区由于经济压力和其他因素,使得许多小户开始放弃種植早稻。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采取行政督导力量加强管理,将施行挂点包片机制,让县直部门挂点乡镇,再由乡镇干部包干村组,最终由村组干部分配到具体家庭。这一做法旨在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粮食产量。但同时,它也存在可能违背原有的合法权益的问题,比如因工作不力造成土地被收回等,因此如何平衡政策执行和法律保护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将这项工作纳入日常考核体系,对那些未能完成任务或者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追责。这实际上激励了基层官员们更加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去,但同样也可能产生压力过大甚至滥用权力的风险。如果没有适当的手段来监督和纠正这些行为,那么这样的政策实施可能会带来更多副作用。
最后,当我走访不同区域时发现,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我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是如何帮助所有相关人员找到最合适的心智状态以及最合理的一套策略来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努力寻求一种长期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依赖行政命令或经济刺激措施,因其效果有限,而且往往无法触及深层次问题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