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化油器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本站原创 0 2024-12-2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时,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抓住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位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然而,如今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原本已撂荒多年的水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忙碌地劳作着。经问询,这是因为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

种粮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在江西余江的一次调查中,即使是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水稻合作社,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其困境主要来自于产粮效益过低。而在丘陵山区,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应用机械极为困难。

“在家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的朴素认识。而实际情况也证明,只有少数成功创业的人能在农村赚到与外出务工水平相当的收入。因此,在大量进城后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偏远山区的大量弃耕弃农,无疑也是基于理性的考量和最佳选择。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缺失,也是导致大量土地被撂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需要投入大量劳动但缺乏专业化生产服务的情况下,将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机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严重挫伤农民们对于生产积极性的努力。

为了鼓励农民复耕,一些地方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或引导村委会和社会服务组织发挥作用,有的地方甚至实现了排灌、机耕、机播和防治“四个统一”。听闻村里的统一操作,让很多留守老人充满期待。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小姐告诉笔者,她家已经两年没种田了,如果能得到帮助,就肯定再接着种,“两亩不到可以自己家里吃”。

但是,由于物质成本和人工投入考虑,一季早稻更具经济效益,因此尽管仍有一部分仍然坚持种植,但几乎全都是只种一季,不再单独插秧早稻。此外,还有一些放弃离家较远旱地改種蔬菜,以保证家庭日常蔬菜需求,为乡村带来生计保障和活力体现。

疫情下的施策要求稳产保供,是农业首要目标。2020年2月14日,江西省应对疫情保障产品生产供应暨春备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要千方百计保障产品供应压实工作责任抓好产品生产,全力稳定粮食总产目标:438亿斤。这意味着要确保早稻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而2019年的实际播种面积仅为1643.8万亩,这意味着需要增加160万亩左右——一个非易事。

为此落实这一任务,一些地方将调动基层行政力量,将施策分解到乡镇、小组,以及挂点包片机制,每个环节都加强督导检查,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减少或撂荒的地块追究责任,并且有些地方还划定了额度限制,使得各级干部必须尽力执行这一政策。此外,还推行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零碎土地整合,同时提供免费稻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这场针对剩余土地进行有效利用的事业中去。

标签: 农业学术活动

上一篇:成都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高科技水产养殖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
下一篇:环境保护-制定完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确保人民健康与生态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