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养殖技术-精准水质控制与优化饵料配方策略
0 2025-01-19
我深入探索了蟾蜍的自然现象,发现它们在饥饿状态下会脱一次壳,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能够帮助它们维持生命。然而,当环境寒冷或干燥时,蟾蜍难以脱壳,如果食物充足,它们的衣皮会变得越来越厚实,但一旦遇到湿润的条件,这些衣皮就会迅速分解。这是一种自然过程,有时候人们在野外可以看到蟾蜍用肢体搔抓自己的皮肤,整个人鼓胀状,如同手触摸到的感觉滑腻。可惜的是,蟾蜍会用嘴咬住逐渐脱下的衣,然后吞入口中吃掉,所以我们无法得到这些衣。
如果要利用蟾蜍的衣皮作为药材,那么应该无限制地促使它们脱离才对。但实际上,即使使用药物刺激,一年之内蟾蜍也只会脱几次衣,而且据说最先进的方法也只能达到十多次。我已经证明,我们可以人为掌握并获得基本完整的蟾衣,每隔七天就能一次性脱离。不过,由于每隔七天后其衣质变薄,其药用价值也随之降低。在饥饿状态下,尽管蟾蜍每隔七天大约能一次性脱落,但这远超过了通过药物产出的数量。
有人申请将这种取虫子的方法专利,并且国家已批准。不论国家是否批准这一点,我认为发明者可能缺乏对蟾蜷生理现象深入了解,他们可能急功近利,没有深思熟虑。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心安理得,而且还存在着对服用者负责的问题,因为所生产出的衣服含有杂质,对于服用者的健康影响是未知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科学家周正度和南京中医大学教授倪和宪发表了一篇论文《紧急呼吁一一立即停止螈素应用与推广》,他们批评了使用药物取虫子这一做法。另外,有人反映,在一个月里,用1500多斤螈只采得几克螈素,可见这种方法破坏了螈素,使其产量几乎为零。这让我不得不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