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控制

本站原创 0 2024-10-29

在畜牧生产中,品种、饲料、防疫和环境是决定生产水平高低的四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但环境往往被养殖户所忽视,目前一些农村养猪环境很是恶劣。当品种、饲料、防疫问题基本解决后,环境对于养猪将起决定作用。猪的品种越优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越高,如果环境不适宜,其高的生产性能则不能充分发挥,使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浪费,这是饲料质量越好浪费越大;同时一些防疫措施难以控制疫病发生,影响经济效益。可见,环境控制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猪舍最佳温、湿度控制

适宜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般猪舍的适宜温度,哺乳仔猪为25℃~30℃,生长猪20℃~23℃,成年猪15℃-l8℃。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猪的采食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有经常向地面喷洒凉水、圈外搭凉棚、设置池,通风,供足水等,防止中暑。另外,搞好绿化也有助于改善猪舍环境温度。冬季气温低,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增加,使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减慢。采取保温措施,减少维持消耗,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对于封闭式圈舍保温措施要吊顶棚、厚垫草、适当多装猪(增加密度)、舍内吃食,定时舍外排泄粪尿,利用猪体散热来保持舍内温度;对于敞圈养猪的条件下保温措施是猪圈周围设置防风帐,堵抹猪圈四围的裂缝,防止贼风侵袭,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垫草,温水温食喂者等,减少体温散失。

湿度大小对猪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和温度一起发生作用。如果温度适宜,即使湿度从45%上升到95%对增重也无明显影响。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猪因体散热困难,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暑死亡。而在低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增加,猪感觉寒冷,相应猪的增重、生长发育减慢。此外,空气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性微生物繁殖,使猪抵抗力降低,易患湿疹等皮肤病;如果过低,也会导致猪体皮肤干燥、干裂。猪舍的湿度一般控制在50%~70%为宜。为了防止猪舍潮湿,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来排除潮气,如天气阴冷,则可在猪舍走道或地面撒石灰等来吸收潮气。

猪舍卫生环境的控制

卫生环境控制应包括环境消毒、免疫注射、定期驱虫及消除污染(包括舍内外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

环境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染源的根本性措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分为常规消毒制度和非常规消毒制度;常规消毒制度指在没有任何传染病发生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环境工作消毒制度。非常规消毒是无定时的,遇到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制度。其制度的制订,首先考虑原因。环境消毒新技术还包括利用火焰喷射消毒器、冲洗喷雾消毒机及紫外线灯等先进设备进行环境消毒。

消除污染主要是消除病猪、死猪、粪便的环境污染。主要通过EM、生物坑、沼气池三条新技术途径来实现目的。①EM生物制剂。猪圈内的粪尿水可以经过活菌制剂EM处理后成为饮用水。因此可在集约化猪场化粪池、猪舍的产床下、粪尿沟、漏缝地板下面以及普通猪场的运动场、排粪尿沟、积粪坑、堆粪场普遍利用EM活菌制剂,消除粪便对环境(包括空气)的污染。这是实现外环境控制的新方法、新技术。②生物热坑。传染病死猪、病猪对养猪生产存在潜在的威胁,必须妥善处理。利用生物热坑法,尸体在生物坑自行发酵l5天~20天则会变形,4个~5个月后全部分解,热坑内温度高达65℃,长期高温可消灭病菌、病毒,分解物可放心地做肥料。生物热坑须设置在猪场的下风区,离水源l公里外较干燥的地方。生物热坑法具有投资少,处理量大,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中、小型集约化猪场使用。③沼气发酵。利用沼气池可将猪粪发酵,消除臭味和消灭粪便中的寄生虫,达到改善卫生环境的目的。同时释放出的甲烷为主的混合可燃气体,可供利用。

生态环境控制新技术主要是指消灭蚊、蝇、鼠等的最新技术。①利用昆虫病原线虫控制猪场蚊蝇技术。昆虫病原线虫是蚊蝇的天敌,可以杀死蚊蝇,但对人、猪无毒、无害,且不污染环境,消灭蝇蛆也特别显著,是目前控制生态环境的最好办法。(2)洁利33杀灭蚊蝇。河北农业大学与南京某部队合作生产洁利33高效杀虫剂,该制剂仅对昆虫(包括蚊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而对人(有骨头的动物)无任何毒害作用。药液分为快型和慢型(散发速度),以慢型用途较广,在猪舍的墙壁、顶棚上喷一次洁利33,只要有蚊蝇飞经或爬过喷药处,必死无疑,半年有效。③消灭鼠害目前有两种办法可取:一是粘鼠板,把粘鼠板固定在木板上,放在老鼠出没处,只要老鼠的一只爪子踩上去,它就会被粘上去,用好的话,只要不弄脏粘鼠板,一块粘鼠板可粘鼠20只以上。二是电网捕鼠器,专门用来拉电网捕鼠,效果极好,也很经济。架网的高度为3厘米,网下撤水,只要有鼠触网,捕鼠器就会发出声音通知你,你可关掉电源把鼠拿下,然后再接通电路。

合理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猪舍内猪的密集程度,用每头猪占用的面积来表示。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空气卫生状况,饲养密度大,猪只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高,湿度大,灰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增多,噪声加大。为了防寒和降暑,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可降低密度。饲养密度对猪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影响,密度过大,猪过于拥挤,猪难以安睡,相互间的争斗增加,严重影响增重;密度过小,猪舍利用率降低,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村养殖户来讲较好的饲养密度应为每头猪占地0.82-1.02,每圈10头-l5头。

科学的环境保护

近年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猪场的环境保护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护猪场环境,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物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农业化肥、农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防止猪场的废弃物及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是我国畜牧业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它逐渐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所以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解决。所以,猪场的环境保护既要防止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猪场的危害。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规划猪场。合理规划猪场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包括选址和猪场布局等。猪场地址要求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有一定坡度,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但保证交通方便的同时,还应注意防疫卫生。一般要求猪场距离主干道不少于400米,距离一般干道200米以上,猪场周围环境安静,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同时远离冶金、化工厂、屠宰场、医院等,以避免环境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猪场中各建筑物布局要做到利用土地经济,联系方便,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对于农村下型猪场一般可划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和病猪隔离区3个区。生产区是猪场的主体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和生产设施及饲料加工、贮运、调制等厂房。各类厂房的安排应根据猪群特点加以考虑。对于饲养单一型肥猪的猪场只考虑一定规模下厂房布局即可;对于综合经营的猪场,应将不同生理阶段的猪群分开,一般育肥舍位于猪场最前面,依次安排哺乳母猪和妊娠母猪舍。种公猪舍要与母猪舍隔开一段距离,相互间闻不到气味,不互相影响,配种站可安排在公猪舍附近,饲料仓库及饲料加工间宜安排在场内适中位置,缩短饲料运输距离。隔离区包括猪隔离室、贮粪场等,应安排在猪场的最下风或偏风向,并与生产区有一段距离。管理区应安排在猪场上风处一角。由于外来人员多,应与生产区隔开,以免造成疫病流行。

2.妥善处理粪尿和污水。粪尿可用作肥料,产生沼气可作燃料。采用农牧结合的相互促进的方法,是当前处理粪尿的基本措施,对环境保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将猪的粪尿直接施入农田,或将粪尿堆放腐熟,利用好气性微生物对粪便与垫草等废气物进行分解,既能使土壤直接得到肥料,又具有杀菌、杀虫的作用。采用腐熟堆肥要有足够的氧气,所以通气腐熟堆肥效果良好。

粪尿污水可以制沼气,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粪污中的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是甲烷。沼气是一种能源,可用于照明、作燃料和发电等,发酵后的残渣还可作肥料。使粪污产生沼气的条件是:首先保持无氧环境,利用不透气的沼气池,上面加盖密封;需有足够的有机物;有适宜的碳氮比,一般为25:1;温度要适宜,以35℃细菌活动最为活跃,产气多且快;沼气池的酸碱度保持中性,pH值在6.5~7.5时适宜,酸度大可用石灰石或草木灰中和。沼气积累到一定容积后产生压力,通过管道即可使用。

3.猪场绿化。猪场绿化对改善猪场环境有诸多好处:可以明显改善场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可以净化空气,阻留有害气体、尘埃和细菌;减少噪音、防火、防疫、美化环境等。

4.灭杀蚊虫。猪场易孽生蚊蝇,对人畜有害,因此要定时清除粪尿、垃圾等废气物,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同时使用杀虫剂或黑光灯(灭蝇灯)等杀灭蚊蝇。

5.注意水源防护和水体净化。避免水源被污染,一定要重视排水的控制,并加强水源的管理和定期卫生监测等工作。如果水质较差,应采取净化消毒措施后再使用。

标签: 农业学术活动

上一篇:妹妹中考焦虑让我错过了一节重要的课堂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的挑战
下一篇:水果百科 - 味蕾上的旅行探索全球珍稀水果的奇妙世界
相关文章